[发明专利]芯片封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65219.6 | 申请日: | 2009-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1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伯恩·卡尔·厄佩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13 | 分类号: | H01L23/13;H01L23/488;H01L23/48;H01L23/367;H01L23/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片封装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打线接合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芯片粘着剂为液状,并配置在芯片的投影区域内,用于将芯片固定至芯片垫。当将芯片压入液态的粘着剂时,粘着剂溢流至芯片的边缘并吸附在芯片的侧壁上而形成一带状物。溢流的粘着剂可能会吸附在芯片的接垫上,或覆盖位于芯片周边的焊线手指(bond finger)、接地垫或电压垫,而影响后续的打线接合制程。
为确保打线接合的成功率,可通过一电浆制程移除溢流的粘着剂。然而,多一道电浆制程将会增加封装结构的制造成本。或者,可在芯片垫周边设置一防焊挡墙(solder mask dam),以减缓粘着剂的溢流问题。然而,此种方法会增加封装体积及/或封装成本。
在现有的芯片封装结构中,电源环与接地环通常都围绕芯片垫,以便配置于芯片垫上的芯片通过多条导线电性连接至电源环、接地环以及其他的接点。然而,由于电源环及接地环的设计,导线需跨越的距离较长,且芯片封装结构的封装体积无法缩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其芯片垫包括至少二个独立的部分,且其多个不同的焊线手指分别连接前述二部分。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其芯片垫与接地垫/电压垫及/或导热通道 /接地通道结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包括一承载器、一芯片以及一粘着剂。承载器包括一芯片垫、多个第一焊线手指、多个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焊线手指以及至少一第三焊线手指,其中芯片垫包括至少二部分,且第二焊线手指与第三焊线手指分别连接前述二部分。芯片配置于承载器上,并与承载器电性连接。粘着剂配置于芯片垫上,并位于芯片垫与芯片之间,且芯片通过粘着剂粘着至芯片垫。多个第一焊线手指、第二焊线手指与第三焊线手指位于芯片周边,多个第一通道邻近芯片垫并位于芯片下方,且多个第一焊线手指延伸至芯片下方并与多个第一通道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道为信号通道,多个第一焊线手指为信号焊线手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焊线手指为一接地焊线手指,第三焊线手指为一电压焊线手指,芯片垫的连接第二焊线手指的部分为一接地垫,芯片垫的连接第三焊线手指的部分为一电压垫。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承载器还包括多个位于芯片垫下的第二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通道为导热通道。
在本发明额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通道为接地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通道为镀通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通道为盲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粘着剂为一薄膜状粘着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粘着剂还包括填充物,以提升导热功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包括一承载器、一芯片以及一粘着剂。承载器包括一芯片垫、多个第一焊线手指、多个第一通道以及多个第二焊线手指,其中第二焊线手指分别连接芯片垫。芯片配置于承载器上,并与承载器电性连接。粘着剂配置于芯片垫上,并位于芯片垫与芯片之间,其中芯片通过粘着剂粘着至芯片垫。第一焊线手指与第二焊线手指位于芯片周边,第一 通道邻近芯片垫并位于芯片下方,且第一焊线手指延伸至芯片下方并与第一通道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道为信号通道,多个第一焊线手指为信号焊线手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焊线手指为接地焊线手指或电压焊线手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承载器还包括多个位于芯片垫下的第二通道。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芯片垫的至少二独立的部分可分别供接地以及接电压之用,因此可节省被接地环或电压环所占据的空间,以减少封装体积。本发明的信号焊线手指可延伸至芯片下与信号通道连接,且其可与接地焊线手指/电压焊线手指交叉排列,而这有利于具有紧密设计的高密度封装结构。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芯片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芯片封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2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另一种芯片封装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20-芯片封装结构; 100、200-承载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52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