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下链传输率的方法和提高下链传输率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3195.0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2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育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6 | 分类号: | H04W28/16;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葛强;张一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传输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提高下链传输率的方法和提高下链传输率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种通信拓扑(communication topologies)中,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最通用的计算器主机之间的端对端(end-to-end)数 据传输协议。缩写字母TCP通常与互连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同时出 现,因为TCP作为一个传输层协议广泛地部署于IP网络。TCP/IP支持无误数 据传输、依序发送、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TCP/IP适用于因特网上的数据传输, 因为TCP/IP能抑制网络拥塞并保证流量完整(traffic integrity)。因此,大部分 的因特网应用使用TCP/IP,例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 和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应用。TCP数据传输旨在两端(即传输方 与接收方)上提供无误信道。因此,TCP能处理一些经常出现在通信网络中的 问题,例如数据包遗失、非依序路由和复制数据。此外,TCP也允许对毁坏或 遗失的数据进行数据恢复。因为一个TCP会话(session)的两端点可由于不同 的处理器或缓冲器大小而具有不同的处理能力,所以TCP也执行端对端流量控 制,以防止传输方发送太多的数据至接收方。通过使用滑动视窗以实现流量控 制机制。TCP滑动视窗的大小决定了数据流量的总量。
此外,TCP也提供基于网络条件而动态调整传输数据的拥塞控制。传输方 可基于网络条件而增加或减少滑动视窗的大小。如果网络条件足够好则增加滑 动视窗的大小,反之亦然。网络条件的最重要指标是由接收方答复的确认 (acknowledgement,ACK)数据包。对于好的网络条件,ACK数据包的答复很 快。为了提高下链带宽率,需要尽快答复ACK数据包。
发明内容
网络条件的最重要指标是确认数据包,当由接收方发送的确认数据包过慢 到达传输方时,传输方会认为网络发生拥塞,于是将减少滑动视窗的大小,从 而降低下链传输率。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下链传输率的方法和提高下链传输率 的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下链传输率的方法,包括:向基站发送关于带宽量的 带宽请求,用以传输将要产生的至少一个确认数据包;产生至少一个确认数据 包;伴随来自该基站的一通知传输至少一个确认数据包至基站,通知表示已分 配所请求的带宽量。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提高下链传输率的系统,包括:射频模块;以及媒体存 取控制单元,耦接至射频模块,媒体存取控制单元向基站发送关于带宽量的带 宽请求,用以传输将要产生的至少一个确认数据包,产生至少一个确认数据包, 并指示射频模块伴随来自该基站的通知传输至少一个确认数据包至基站,通知 表示已分配所请求的带宽量。
本发明所提供的提高下链传输率的方法和提高下链传输率的系统能在产生 确认数据包之前向传输方发送带宽请求,当产生确认数据包时,就能立即将该 确认数据包传输至传输方,因此减少传输延时从而提高下链传输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WiMAX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台的方块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WiMAX带宽请求处理 过程;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TCP数据包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输方与接收方之间的TCP连接设置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TCP数据包的典型格式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CK数据包的典型格式示意图;
图8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增加滑动视窗的大小的示意图;
图8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减小滑动视窗的大小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WiMAX网络的TCP下链会话;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台MAC资料层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CK估测和预测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31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