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62465.6 | 申请日: | 2009-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3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吕亚东;张倩;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10K11/172 | 分类号: | G10K11/172;G10K11/1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小蓉 |
| 地址: | 100190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耦合 共振 管束 吸声 装置 | ||
1.一种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包括由穿孔板(1)、 背板(2)和侧板(3)组成封闭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根管子组成主管束(6), 所述的主管束(6)置于所述封闭空腔内,该主管束(6)的一端为开口或封闭,直 接放置在封闭的空腔内,该主管束(6)的另一端通过穿孔板(1)上的孔洞(5)插 入并连接于穿孔板(1)上;主管束(6)的每一根管子上分布有M个孔洞,所述的 孔洞为第一节点(8),所述的第一节点(8)的位置在主管束(6)的每一根管子上 的任何部位,或者在每一根管子的末端部分;所述的任意两个第一节点(8)之间用 第一链管束(7)建立联接,所述的第一链管束(7)的两端都连通在第一节点(8) 上;链管束上也分布有M′个第二节点(8′),所述的第二节点(8′)上连通第 二链管束(7′),所述的第二链管束(7′)的两端都连通在第二节点(8′)上; 所述的第一节点(8)和第二节点(8′)之间也用第三链管束(7″)建立连接,所 述的第三链管束(7″)的一端连通第一节点(8),另一端连通第二节点(8′);所 述的第一链管束(7)、第二链管束(7′)和第三链管束(7″)统称为链管束;分 布在主管束(6)上的节点就是第一节点(8),分布在链管束上的节点就是第二节点 (8′);所述的主管束(6)、第一链管束(7)、第二链管束(7′)和第三链管束(7 ″)通过所述的第一节点(8)和第二节点(8′)管束形成网状结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链管束(7)的两端分别连通在两根主管束(6)上的第一节点 (8)上,或分别连通在同一根主管束(6)的两个第一节点(8)上,或两端都连通 在同一个第一节点(8)上;所述的第二链管束(7′)的两端分别连通在所述的第 一链管束(7)上的两个第二节点(8′)上,或两端都连通在同一个第二节点(8 ′)上;所述的第三链管束(7″)的一端连通第一节点(8),另一端连通第二节点 (8′)。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由穿孔板(1)、背板(2)和侧板(3)组成的封闭空腔的腔深D为 10~1500mm。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N等于或小于所述的孔洞(5)个数;所述的M或M′是大于或等 于1的正整数。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穿孔板(1)为铁板、钢板、铜板、不锈钢板、铝板、塑料板、玻璃板、 PVC板、PE板或木板。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穿孔板(1)的厚度t为0.5~10mm;孔洞(5)的穿孔率σ为0.1%~ 30%。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穿孔板(1)上的孔洞(5)的排列方式为规则的三角形排列或正方形 排列方式,或采用非规则排列方式,所述孔洞(5)的孔径d为0.1~5mm。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主管束(6)、第一链管束(7)、第二链管束(7′)和第三链管束(7 ″)为金属管、玻璃管、陶瓷管、橡胶管或塑料管;其中,所述的主管束(6)、第 一链管束(7)、第二链管束(7′)和第三链管束(7″)采用相同材料,或采用不 同材料。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主管束(6)长度l<腔深D或l>>腔深D;直径为0.1~5mm;
所述的第一链管束(7)长度l<腔深D或l>>腔深D,直径为0.1~5mm;
所述的第二链管束(7′)长度l<腔深D或l>>腔深D,直径为0.1~5mm;
所述的第三链管束(7″)长度l<腔深D或l>>腔深D,直径为0.1~5mm。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腔耦合共振和管束间耦合共振的吸声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束(6)与穿孔板(1)的连接方式、第一链管束(7)与第一 节点(8)相连方式、第二链管束(7′)与第二节点(8′)相连方式、第三链管束 (7″)与第一节点(8)相连方式和该链管束7″与第二节点(8′)相连方式为粘 接、焊接、螺纹连接、一次注塑成型、通过一个过渡接头(4)或多通接头(9)安 装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4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漏水监测切断方法
- 下一篇:转轴的空行程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