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的释放技术研究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0988.7 | 申请日: | 200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6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容峰;王键;孙玉亮;苏丹;韩玲玲;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00 | 分类号: | A61K36/00;A61K36/537;A61K36/8945;A61K36/71;A61K36/481;A61K36/734;A61K9/22;A61K9/30;A61K47/34;A61K47/32;A61K47/38;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复方 有效成分 释放 技术研究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一种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的释放技术研究与应用,涉及医药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中医药历史悠久,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疗效确切。缓、控释制剂的用药思想在祖国医学典籍中早有记载,如丸剂“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糊丸“取其迟化”;蜡丸“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或毒药而不伤脾胃”等生动地描述了中药丸剂释药和缓而持久的特点。但中药的糊丸、蜡丸只是缓、控释制剂的雏形,虽具有前人用药思维中的缓、控释理念,却不是现代真正意义上的缓、控释制剂。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对于满足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的需要(如延长药物在体内的驻留时间,以达到长效的目的;减少用药次数以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相对平稳的血药浓度达到生命指征的相对稳定等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然。
中药缓控释制剂存在的问题很多
与化学药物缓控释制剂相比,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研究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在中药有效成分及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复杂(即使一味药也是一个小复方),要研制缓控释制剂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
1中药复方各成分的性质与体内行为可能各异目前绝大多数中药复方产生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尚未清楚,提取分离的对象不明确,很难以一个或几个单体成分作为中间体原料,一般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无法获得缓、控释制剂设计所需的药动学参数,从理论上难以指导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其混合物的理化性质比较复杂,给缓、控释制剂辅料的筛选及制剂的处方设计、成型工艺也增加了困难。因此,由于中医药应用的理论体系和中药固有的特性,以血药浓度为基础和指征的化学药物缓、控释理论及技术往往并不完全适用于中药。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理论及评价体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2目前中药复方制剂(普通制剂)的研究基础薄弱,其体内吸收利用研究基本是空白有的虽然进行了某一成分的体内吸收等研究,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综合作用的特点,某成分的体内吸收、作用不能代表整个药物吸收、作用特点和规律,因此其某一成分体内药动学参数不足以作为评价其临床疗效的依据。而且,很多中药复方制剂(普通制剂)药效靶点不明确,药效强度不高,一般没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难以从临床疗效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评价。
3大多数中药的丸剂还停留在“粗、大、黑”的阶段采用先进的制药技术研究开发高效、长效的中药缓控释制剂是十分必要的,是中药制药工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课题选择4~5个含传统“药对”组成相对简单、药效确切、药效物质基础及前期基础研究工作较为扎实的传统名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药复方临床适应症的分析,确立贴切的药效学判断指标,建立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的新剂型;建立可靠的质控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全面提高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制剂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为广大患者提供疗效确切、更安全、可控、质量稳定的新制剂,为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课题组近年来开展了中药复方六味地黄、复方丹参渗透泵型控释片等课题的系列研究,通过采用增溶剂、成盐、加入渗透促进剂与添加剂等对片芯进行处理;并采用含有致孔剂的半透膜水性乳胶对药核包衣;在现有的半透膜外再包上一层亲水性高分子与增塑剂构成的亲水胶体膜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初步实现了复方中药中的脂溶性(丹皮酚)和水溶性成分(马钱苷)在缓控释的同时达到了同步释放;药动学研究均表明,六味地黄渗透泵片在体内控释长效的特点,并且呈现出梯度释药特征。在此研究基础上申请了“六味地黄或其加减方提取物的渗透泵型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510080895.5)等国家发明专利,该研究为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既往的研究表明:采用渗透泵技术实现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多组分(二个以上组分分别代表难溶性成分与水溶性成分)同步释放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学院,未经安徽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09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井用钻井液
- 下一篇:一种新型耳机收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