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刹车压力调节装置及避震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1466.0 | 申请日: | 2009-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2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钟允睿;黄裕晟;陈俊汉;林其光;陆振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0T8/00 | 分类号: | B60T8/00;B60T8/176;B62L3/08;B60G13/08;B62K2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车 压力 调节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刹车压力调节装置及避震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或脚踏车等交通工具(以下均简称为机动车)的刹车压力调节装置及装设有该刹车压力调节装置的避震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机动车刹车系统是由左、右拉杆单独分别控制前、后轮制动器,来达到刹车的效果。然而,在机动车或者脚踏车的运动过程中,因为惯性力的作用,突然间的刹车会造成负载的变化,使负载由后轮转移至前轮,并伴随着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同时,由于后轮的制动器所提供的刹车力并未改变,所以使得刹车力量远大于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因而造成后轮打滑现象。因此,后来有许多发明采用前后轮刹车连动系统来避免这个问题。
请参阅台湾专利第I301107号专利,如图7所示,其为一前后轮同步刹车的系统。该刹车系统为前碟后鼓式,包括:液压控制阀61、后轮刹车操作单元621、前轮碟式刹车卡钳63、连动杆67、前轮刹车操作单元622、刹车线套管651、刹车线661、后轮鼓式刹车单元64、刹车线套管652及刹车线662。当前轮刹车操作单元622被操作时,穿设于刹车线套管651中并连接于前轮刹车操作单元622与连动杆67间的刹车线661可被拉动,使得位于液压控制阀61中并连接于连动杆67的活塞61a动作,以驱使连通于液压控制阀61及后轮刹车操作单元621的前轮碟式刹车卡钳63产生刹车制动效果。通过后轮刹车操作单元621的操作,穿设于刹车线套管652中并连接于鼓式刹车单元64与连动杆67间的刹车线662也可同时被拉动,以驱使后轮鼓式刹车单元64产生刹车制动效果。通过此设计,可达到前后轮同时刹车的效果。
此外,如台湾专利第470719号专利,则公开了一种前后双碟煞的机车连动系统,其应用于左右双活塞连动油压缸,利用其内左右活塞的面积比作为前后轮刹车力的分配比例,使得不论使用前后轮刹车装置,都会达到前后轮同时刹车的效果。
然而,若依前述发明的设计,由于前后轮刹车力是经由固定比例的分配系统来分配,故仅能达到适当分配前后轮负载的效果,以减少轮子打滑的机会,却无法避免外在刹车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后轮锁死及打滑的现象。例如,下坡时,负载转移更为明显,会造成后轮的地面摩擦力大减,使后轮的刹车力即便在经过系统的分配下还是远大于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造成后轮锁死的打滑情形。
况且,前述发明都必须经由复杂的系统来因应负载转移时的车轮打滑,造成设计的难度提高和制造成本的增加。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设计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并解决行驶中的机动车在刹车时的负载转移所造成的打滑问题,遂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刹车压力调节装置,其可通过简易的设计达到调节刹车力的效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刹车压力调节装置,可以装配于机动车的避震系统,从而使该机动车可以依据不同负载调节刹车力。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设有前述刹车压力调节装置的避震系统,从而使该机动车可以依据不同负载调节刹车力,达到避免机动车在突然刹车时的打滑问题。
为达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刹车压力调节装置,可应用于具有避震系统的交通工具,例如机动车和脚踏车等的避震系统内部或避震系统外部。该刹车压力调节装置应用于具有刹车油路的交通工具,包括:本体,具备筒状内部空间的流体压缸;拉杆,一端插设于本体的内部空间,并且可沿该内部空间移动自如;活塞,接设于拉杆位于本体的内部空间的一端,且可随拉杆一起在内部空间内移动自如;弹性元件,设置于本体内,用以在活塞被拉杆拉动位移后对该活塞赋予朝复位方向弹压的弹力;及连通孔,形成于本体内,用以连通本体内的内部空间与交通工具的刹车油路,从而在拉杆拉动活塞移动时,供刹车油从刹车油路吸入本体的内部空间,或在活塞被弹性元件弹压而朝复位方向移动时,供刹车油从本体的内部空间推回刹车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14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