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生素-定向的显象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51274.X 申请日: 2003-05-06
公开(公告)号: CN101648028A 公开(公告)日: 2010-02-17
发明(设计)人: C·P·利蒙;M·A·帕克 申请(专利权)人: 恩多塞特公司
主分类号: A61K51/04 分类号: A61K51/04;A61K103/20;A61K103/10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 健;李连涛
地址: 美国印***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维生素 定向 显象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03814683.5,发明名称为“维生素-定向的显象剂”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显象剂引导到动物细胞上的化合物和方法。更具体地讲,通过利用维生素或维生素受体结合衍生物或其类似物作为显象剂的定向配体,将放射性核素型显象剂引导到具有维生素受体的细胞上。 

发明背景和概述 

跨膜转运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功能。由于对于包括药物治疗和基因转移在内的很多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来说,实践者业已认识到了跨膜转运的重要性,为了理解和应用所述方法,业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努力。因此,举例来说,业已通过利用蛋白载体,抗体载体,脂质体输送系统,电穿孔,直接注射,细胞融合,病毒载体,渗透压冲击,和磷酸钙介导的转化尝试了核酸的跨膜输送。不过,很多这样的技术同时局限于进行跨膜转运的细胞的类型,以及使外源分子进行成功的跨膜转运所需要的条件。另外,很多这样的技术局限于外源分子的类型和大小,所述外源分子能够通过细胞膜转运而又不丧失生物活性。 

具有广泛用途的外源分子的跨膜转运的一种机制是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优选的是,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同时在体内和体外进行。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涉及与膜受体结合的配体通过膜的内陷转移到由所述膜所包围的部位的内部。所述过程是通过受体专一性配体与所述受体的结合启动的或激活的。业已表征了多种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系统,包括能导致以下分子内在化的系统:半乳糖,甘露糖,甘露糖6磷酸,转铁蛋白,去唾液酸糖蛋白,叶酸,运钴胺素蛋白(维生素B12),α-2巨球蛋白,胰岛素,和其他肽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 

业已将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用于将诸如蛋白和核酸的外源分子输送到细胞中。一般,特定的配体是通过共价键,离子,或氢键结合与感兴趣的外源分子化学缀合的,形成在缀合物中仍然能够被靶受体识 别的部分(配体部分)的缀合分子。通过这种技术,业已将光毒性蛋白补骨脂素缀合在胰岛素上,并且通过胰岛素受体细胞内吞途径内在化(Gasparro,Biochem.Biophys.Res.Comm.141(2),pp.502-509,Dec.15,1986);业已将半乳糖末端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肝细胞的专一性受体用于与质粒非共价络合的缺乏唾液酸基的血清类黏蛋白-聚-L-赖氨酸的肝细胞专一性跨膜输送(Wu,G.Y.,J.Biol.Chem.,262(10),pp.4429-4432,1987);业已将EGF的细胞受体用于将与EGF共价连接的多核苷酸输送到细胞内部(Myers,欧洲专利申请86810614.7,公开日为1988年6月6日);业已将位于肠道中的有机金属维生素B12-内在因子络合物的细胞受体用于介导与维生素B12络合的药物,激素,生物活性肽和免疫原的输送,在口服之后输送到循环系统中(Russell-Jones等,欧洲专利申请86307849.9,公开日为1987年4月29日);业已将甘露糖-6-磷酸受体用于输送低密度脂蛋白到细胞中(Murray,G.J.和Neville,D.M.,Jr.,J.Biol.Chem,Vol.255(24),pp.1194-11948,1980);业已将霍乱毒素结合亚基受体用于将胰岛素输送到缺乏胰岛素受体的细胞中(Roth和Maddox,J.Cell.Phy s.Vol.115,p.151,1983);并且业已将人绒膜促性腺激素受体用于将与HCG结合的蓖麻毒蛋白a-链输送到具有合适HCG受体的细胞中(Oeltmann和Heath,J.Biol.Chem,vol.254,p.1028(1979))。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涉及到放射性核素-型显象剂通过具有维生素受体,或维生素受体结合衍生物或其类似物的跨膜转运。让具有维生素受体,或维生素衍生物或类似物的受体的细胞膜与维生素-显象剂缀合物接触足够的时间,以便启动并且进行所述缀合物的跨膜转运,并且监测所述维生素-显象剂缀合物在所述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布。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维生素/维生素衍生物或类似物定向部分只是与细胞表面维生素受体结合,以便在所述细胞表面上浓缩螯合的放射性核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多塞特公司,未经恩多塞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12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