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热软管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49701.0 | 申请日: | 200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 发明(设计)人: | 进藤信夫;藤本典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贺斯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1/12 | 分类号: | F16L11/12;F16L59/153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永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 软管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热软管以及生产该隔热软管的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包括覆 盖有隔热部件或元件的柔性内部管的隔热软管,以及生产该隔热软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表面覆盖有隔热部件或元件的隔热软管已经被用作从空调中排水的软管或 者用于其它装置中的软管。这些已知的软管包括,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 No.11/325336(JP-11-325336A,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 No.11/90972(JP-11-90972A,专利文献2)中所描述的隔热软管。
专利文献1公开了隔热软管包括柔性内部管(通常被称为流道软管)和通 过螺旋缠绕具有袋状结构的带而形成在柔性内管的外围(或者外部圆周)表面 上的隔热层,其中绕着柔性内部管的外表面插入隔热部件或者元件。此外,专 利文献2公开了隔热软管包括柔性内部管和形成在柔性内管的外围表面(或者 外围)的隔热层。该柔性内管包括软管内层和绕着柔性内管螺旋缠绕以互相结 合的硬部件(加强件),通过绕着柔性内管的外围螺旋缠绕半熔状态下的泡沫合 成树脂条或带而形成隔热层。
[专利文献1]JP-11-325336A
[专利文献2]JP-11-90972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描述中,当流道软管被用作柔性内部管时,不平坦 的或者高低不平的流道软管的内表面趋于增加通过软管的流体(比如空气或水) 的流动阻力。由于这个原因,已经期望克服这个缺点。
此外,当弯曲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隔热软管时,在与柔性内管结合在一起 的相邻的硬部件之间的内层有时在软管的内部凸起,形成褶状或折叠结构。以 褶状形式的凸起的内层减小了软管的内部横截面积。因此,由于通过软管的流 体的流动阻力增加,所以有可能不能获得需要的软管性能。特别是当在装置的 设计或安装的基础上需要减小软管的外部或外径时,同时实现期望的隔热性能 和流体阻力是困难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软管,该隔热软管阻止内层在软管内 部凸起并且即使隔热软管弯曲时也抑制流体阻力的增加,以及提供一种生产该 隔热软管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最终发现了将具有 弹性的隔热部件或者元件绕着硬的加强件(硬部件)的外围螺旋缠绕,所述硬 的加强件绕着软管的内层(也就是内壁,柔性内管)螺旋缠绕并与内层结合在 一起,沿径向向内对加强件施力或者偏压该加强件,由此在软管弯曲操作时, 阻止柔性内管的内层在软管的内部凸起。本发明是基于上述发现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生产隔热软管的方法,该隔热软管包括柔性内管和形 成在柔性内管外侧上的隔热层。该方法包括步骤(A)用软的树脂形成圆柱形内 层(也就是内壁、内管),该内层作为软管的内壁;(B)绕着内层螺旋缠绕加强 件(硬部件),用来互相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包括内层和加强件的柔性内管,加 强件包括硬树脂并从内层的外围朝软管的外表面凸出;(C)绕着柔性内管的外 侧缠绕弹性的隔热带,用来形成隔热层;以及(D)在隔热层的外侧形成外层, 用来使隔热带不动或固定该隔热带。在步骤(C)中,绕着柔性内管的外侧螺旋 缠绕隔热带,(C-1)将隔热带的横截面布置成基本上平行于软管的轴向,(C-2) 将隔热带相邻的侧边缘互相相对或面对,(C-3)将隔热带沿厚度方向压缩,用 来在隔热带与加强件接触的接触区域处将加强件径向向内偏压,以及(C-4)在 隔热带不与加强件接触的非接触区域处,在内层的外表面与隔热带的内表面之 间形成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贺斯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贺斯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9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