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标签映射提高T-MPLS设备交叉条目的架构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47743.0 | 申请日: | 200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2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辉;江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标签 映射 提高 mpls 设备 交叉 目的 架构 方法 | ||
1.一种利用标签映射提高T-MPLS设备交叉条目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
先构造一个包括一交叉矩阵CROSS的系统,所说的交叉矩阵CROSS 包括一个大容量的DMAC交叉芯片、若干TUNNEL MAP芯片和若干分支 芯片T;
分支芯片T和TUNNEL MAP芯片为多对一或一对一的关系,且分 支芯片T的输出端Pn一对一的连接到TUNNEL MAP芯片的输入端构成 入接口组;
TUNNEL MAP芯片和DMAC交叉芯片为多对一的关系,且TUNNEL MAP 芯片的输出端一对一的连接到DMAC交叉芯片的输入端构成映射接口 组;
DMAC交叉芯片和分支芯片T为一对多的关系,且DMAC交叉芯片 的输出端一对一的或多对一的连接到分支芯片T的输入端PnO构成出 接口组;
分支芯片T将客户业务经过封装处理在入接口处形成两层标签 即TUNNEL+PW的MPLS包,该MPLS包的DMAC和SMAC域只是为了形成 以太网包格式而增加的,一般都不存在任何具体意义,前级多个 TUNNEL MAP芯片将在入接口处收到MPLS包进行标签映射处理,将每 个MPLS包的TUNNEL标签值一一映射到DMAC域;后级DMAC交叉芯片 根据DMAC进行交叉,从而间接完成TUNNEL的交叉;
以上述包括一交叉矩阵CROSS的系统为基础,按以下步骤执行:
步骤1,形成两层标签的MPLS包:分支芯片T对客户业务进行 封装处理在入接口处形成两层标签的MPLS包,所说的两层标签为 TUNNEL+PW标签;
步骤2,TUNNEL到DMAC的映射:TUNNEL MAP芯片接收两层标签 的MPLS包后,用其具有的TUNNEL映射为DMAC的功能,对两层标签 的MPLS包进行标签映射,其映射规则为:
Pn+TUNNEL-->Mn,即Pn入接口收到的隧道标签TUNNEL的包 转发到Mn出接口,其中Pn为入接口值,Mn为出接口值,TUNNEL为 隧道标签值,且
1)若交叉配置内容指示出接口的个数等于一个,则DMAC= (Mn<<20)+TUNNEL;即Mn出接口的MPLS包的目标MAC地址被映 射修改为数值(Mn<<20)与隧道TUNNEL值的和,DMAC表示目标MAC 地址,(Mn<<20)表示将数值Mn往左移20位;
2)若交叉配置内容指示出接口的个数大于一个,则DMAC= (0X010000000000+(Mn<<20)+TUNNEL);即在Mn出接口的MPLS 包的目标MAC地址将被映射修改为数值0X010000000000、数值 (Mn<<20)与隧道标签TUNNEL值的总和;
步骤3,DMAC交叉芯片接收进行标签映射后的MPLS包,用其具 有的L2单播表和组播表资源,根据相应的交叉配置进行如下转发设 置:
1)若交叉配置内容指示出接口的个数等于一个,则设置单播表 条目内容为:
DMAC-->OUTPORT,即将宿地址为DMAC的MPLS包单播到出口值 为OUTPORT的出口,DMAC表示目标MAC地址,OUTPORT表示出口,其 中DMAC=(Mn<<20)+TUNNEL,OUTPORT等于P10/P20/…/Pn0当中 的一个出口成员;
2)若交叉配置内容指示出接口的个数大于一个,则设置组播表 条目内容为:
DMAC-->OUTPORT LIST;即将宿地址为DMAC的MPLS包多播到 出口列表为OUTPORT LIST的出口;其中DMAC=0X010000000000+ (Mn<<20)+TUNNEL,OUTPORT LIST包含P10/P20/…/Pn0当中两个 以上的出口成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77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