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碳稀土增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44692.6 申请日: 2009-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1633590A 公开(公告)日: 2010-01-27
发明(设计)人: 张志明;刘键;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 张志明;李明
主分类号: C05G3/00 分类号: C05G3/00;C05G3/08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余成俊
地址: 110015***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纳米 稀土 增效 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肥料,具体是一种稀土增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元素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 (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 (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 和钇(Y)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Rare Earth),简称稀土(RE或R)。

1789年当时人们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统统叫做“土”,而这些元素又非常 少见,所以把它叫做“稀土”。有人把稀土叫做冶金工作和农业的“维生素”。稀土 是植物生长的生理调节剂,对农作物具有增产、改善品质和抗逆性三大特征;同 时稀土属低毒物质,对人畜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合理使用稀土,可使农作物增 强抗旱、抗涝和抗倒伏能力。当前中国农田施用稀土面积达5,000~7,000万亩/ 年,为国家增产粮、棉、豆、油、糖等6~8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为10~15亿 元,年消费稀土1,100~1,200吨。

稀土拌种、浸种,可增加种子活力,促进作物种子萌发,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是稀土使作物增效的一种重要作用。一定浓度的稀土化合物浸种拌种可以增加种 子的活力,稀土的这种作用已应用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白菜、油菜、麻 类等大田作物上,其中小麦发芽提高幅度达8~19%。在林业上苗圃基地也利用 稀土的这个特性,种子浸种可明显提高其活力。稀土对植物根系和扦插生根具有 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适量稀土处理的水稻根系体积比对照增大1.18倍, 根系活力增加20%。花生试验也表明,稀土处理花生的根系活力比对照也增加 30.8%。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和甘蔗等根系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根长增加4%~10%,根重增加15%以上,根系体积增加2.5%。

稀土能促进叶绿素的增加、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 用的物质基础。叶绿素含量越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就越大。水稻在幼苗期喷施万 分之三的稀土,经过一段时间后,剑叶中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11.8%。叶绿素 的增加会提高植物的干物质累计量,提高经济产量。长期定位试验结果也表明, 稀土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产量5%~10%。水稻增产幅度为30kg/亩、玉米的增产 幅度为41~50kg/亩、油菜增产7.6~11.4%、茶叶平均增产12%~15%、蔬菜如黄 瓜为25%和草莓增产30%,同时其他蔬菜和经济作物上也都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稀土具有促进林木种子生长发育,提高林产品产量,改善产品质量等应用。如南 方的柑桔、荔枝和龙眼喷施稀土比未喷稀土的分别增产19.2%、17.0%和24.5%; 北方的葡萄、苹果和梨等分别增产22.8%、14.7%和11.3%。此外,果树施用稀 土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而且可改善苗木和果品质量,使果实含糖量、维生素含量 提高,可以促进着色,提早成熟。稀土与碳酸氢铵结合能明显提高肥效,提高氮 素利用率,延长肥效期,节约用肥,改善作物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等氮肥 与磷肥、钾肥和微肥及有机肥等肥料存在的缺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延长肥效 期,制备一种纳米碳稀土增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纳米碳和稀土首次应用到肥料中,以复混、复合、 共结晶等形态形成纳米增效肥料。技术方案可选用尿素生产工艺,碳酸氢铵生产 工艺改进而成;对于酸根肥料可选用复混工艺合成;对于有机肥料和土壤本身提 高地力可采用直接施用纳米溶胶调动土壤肥力;对于根外施肥可选用喷施技术。

一种纳米碳稀土增效肥料,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组分的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纳米碳0.01%~0.9%

稀土化合物0.001%~0.1%

其余为肥料。

所述的纳米碳稀土增效肥料,其特征在于稀土化合物是指稀土硝酸盐,其重 量百分含量为0.01%~1.0%。

所述的纳米碳稀土增效肥料,其特征在于:

作为追肥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纳米碳0.001%~0.09%

稀土化合物0.001%~0.03%

其余为肥料。

作为基肥时,各组分的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明;李明,未经张志明;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4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