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棉型自然弹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44219.8 | 申请日: | 2009-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3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黄胜良;张琴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金陵纺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M13/295 | 分类号: | D06M13/295;D06M15/564;D06B21/00;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春松 |
| 地址: | 21563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弹色织 面料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全新的棉型自然弹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纷纷向着差别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特别对于春夏服装,穿着上要求织物具有吸湿透气、环保多功能等特点,不仅要求面料在外观上有独特的花纹,而且要求功能上具备透气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市场上的春夏服装面料无法满足人们的上述最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透气性好、吸湿性导湿性俱优的棉型自然弹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主要工艺原理是:棉纱丝光时在高碱浓中由于溶胀作用会产生17%的收缩,再加上织物交织点的屈曲原因,遇碱收缩可达20-30%;因此本发明在传统面料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再通过浸轧定型剂的方法使其回复率提高。即:通过碱缩和定型的工艺优化,实现了全棉的质地但拥有氨纶弹力布的效果,并且更环保,更健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棉型自然弹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工艺过程如下:棉纱线漂白→染色→整经→浆纱→织造→坯布检修→烧毛→退浆→丝光→定型→预缩,其特征是:
在丝光工序中采用30~32波美度的高碱浓,再加入耐碱高效渗透剂,使得碱渗透时间延长至85~95秒;碱缩后水洗前的堆置时间为60~95秒,碱缩后水洗时增加冷水淋冲量,并用真空吸水方法吸尽淋冲的冷水;所述耐碱高效渗透剂为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其结构式为C8H16O4P-[-(CH2)2O-]n,式中n为整数;
在定型工序中采用高弹性聚氨酯作为定型剂;所述的高弹性聚氨酯为聚氨基甲酸酯,其结构式为:-[-O-CONH-]k-[-(CH2)sO-]m-[-OC(CH2)pC0O-]n-,式中s、p、k是大于2的整数;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0或大于0的整数,并且2≤(m+n)≤40。
上述生产工艺中所用的棉纱线为全棉纱线;或其它纤维重量含量不多于40%的混纺棉纱线,所述其它纤维为不会被碱损伤的纤维。并且所用的棉纱线为环锭纺纱线或气流纺纱线。
上述碱缩后水洗时冷水淋冲由常规丝光的三支喷头增加到现在松式丝光的六支喷头。
在丝光工序中织物经碱缩后,不要在幅宽方向拉伸织物,并且从这时起让织物纬向上一直保持松驰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该面料手感柔软,其吸湿性与导湿性和棉织物一致,另外缩水率控制在3%以内,弹性伸长8-15%,永久变形5-8%,穿着舒适。(2)外观亮丽:该面料纹路细腻、清晰,整理后悬垂性好,是制作高档时装的理想面料。(3)环保功能:该面料生态环保,可以循环利用,符合市场潮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所述棉型自然弹色织面料的一种具体生产工艺过程如下:棉纱线漂白→染色→整经→浆纱→织造→坯布检修→烧毛→退浆→丝光→定型→预缩,本生产工艺与传统面料生产工艺的区别之处在于:
在丝光工序中采用31波美度(Baumé)的高碱浓,再加入耐碱高效渗透剂,使得碱渗透时间延长至90秒;碱缩后水洗前的堆置时间为90秒,碱缩后水洗时增加冷水淋冲量,由常规丝光的三支喷头增加到现在松式丝光的六支喷头,并用真空吸水方法吸尽淋冲的冷水;上述耐碱高效渗透剂为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其结构式为C8H16O4P-[-(CH2)2O-]n,式中n为整数;
在定型工序中采用高弹性聚氨酯作为定型剂;所述的高弹性聚氨酯为聚氨基甲酸酯,其结构式为:-[-O-CONH-]k-[-(CH2)sO-]m-[-OC(CH2)pCOO-]n-,式中s、p、k是大于2的整数;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0或大于0的整数,并且2≤(m+n)≤40。
本实施例生产工艺中所用的棉纱线为环锭纺全棉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金陵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金陵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42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