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制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43336.2 | 申请日: | 2009-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0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作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作光 |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K31/7048;A61P25/24;A23L1/29;A61K31/704;A61K31/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用于 治疗 抑郁症 药物 组合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组包括以甘草、白芍为原料制成的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可将其作为药物、营养剂和保健食品。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在一般人口中大约有25%女性在其一生中经历过抑郁症,男性中约有10%左右经历过抑郁症(张春兴着:《现代心理学》)。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抑郁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目前全球约有3.4亿精神抑郁患者,而且这个数字仍成上升趋势,调查发现在今后20年,抑郁症将会上升为全球第二大常见疾病。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抗抑郁症药物中基本以百优解、赛洛特、左洛复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为主,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人体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等成分含量缓解抑郁症状。这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研究表明“这些药品中含有的复安栓对平衡人体机能有作用,但更多时候,它们还是无法让患者平静下来。”近年来百优解等抑郁症药物是否有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赛洛特更是早在1996年就被发现存在有安全隐患,自2001年开始已陆续从市场上召回。2004年6月,美国纽约州总检察长指控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为了获取利润,欺骗性隐瞒了服用赛洛特与“增加青少年自杀倾向及行为的风险”之间有联系的研究报告。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研发生产新一代副作用小又能有明显抗郁作用的药物已成为全球医药界所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抗抑郁药物的不足,发明人结合现代医学和药理学对传统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病机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在反复多次药效、药理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包含白芍、甘草的一组能够快速起效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复方植物药)。这种药物组合物的特点是组方简单(只有两味药),现代药理学作用机理明确,主要功效成分可以量化,因此质量稳定,疗效明显,安全性强,服用方便。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药甙,芍药甙具有抑制ATP酶、升高AC活性增强胞浆内cAMP含量的作用;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香豆素等是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白芍与甘草组方,可以多靶点激活脑区cAMP-PKA通路,促进CREB的磷酸化,使得抗抑郁功效得以增强。白芍、甘草虽有一定程度的抗抑郁功能,但小鼠悬尾正交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抗抑郁的功效上,要明显优于单一的白芍、甘草,因此,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较白芍、甘草在抗抑郁上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另外,传统中药方剂芍甘汤也是仅用白芍、甘草两味药材组方,但其适应症并不包括抑郁症,而且芍甘汤的组方配比及其制法也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不同,因此,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组方、制法和适应症上较芍甘汤也同样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完成本发明的目的,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用甘草、白芍组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选自以下原料组方之一:
甘草5~100重量份
白芍20~600重量份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组份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甘草10~60重量份
白芍100~300重量份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组分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甘草15重量份
白芍150重量份
本发明还涉及一组能够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提取物组合物,该提取物组合物包括:
①将5~100重量份甘草破碎,水提醇沉,过滤,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甘草提取物;
②将20~600重量份白芍破碎,用70%乙醇水溶液提取,回收乙醇,过滤得澄清液,上大孔树脂吸附柱纯化,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得白芍提取物;
③将上述甘草提取物、白芍提取物混合粉碎,即得本发明药物提取物组合物。
上述药物提取物组合物所用原料优选为甘草15重量份,白芍150重量份。
为了完成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可以直接用0.1~2重量份纯度为10~98%的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和1.2~12重量份纯度为10~98%的芍药甙组方,其优选重量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作光,未经张作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3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