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组防雷光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40717.5 | 申请日: | 2009-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柏兴;钱俊;张喜生;张兴飞;刘焱鑫;陈永伟;鲁芳;谭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1/20 | 分类号: | H01B11/20;H01B7/17;H01B7/22;H01B7/28;H01B3/44;H01B3/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 地址: | 2155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雷 电缆 | ||
1.一种多组防雷光电缆,包括:
由内衬层(4)包覆多组缆芯(9)构成的缆线;以及
被覆所述缆线的被覆层;
其中,所述被覆层包括:
屏蔽所述缆线的屏蔽层(6);
包覆所述屏蔽层(6)的外护套(8);和
设置在所述内衬层(4)与所述屏蔽层(6)之间的接地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光电缆,其中所述接地层(5)被配置成:由多股铜丝束绞的束绞铜丝斜向绕包所述内衬层(4),其绕包节距是所述缆线外径的18~28倍。
3.一种多组防雷光电缆,包括:
多组外覆内护套(7)的缆芯(9);
包覆所述多组缆芯(9)以形成缆线的内衬层(4);
用于屏蔽所述缆线的屏蔽层(6);和
包覆所述屏蔽层(6)的外护套(8);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内衬层(4)和所述屏蔽层(6)之间的接地外导体(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雷光电缆,其中所述接地外导体(5)是多股铜丝束绞的束绞铜丝,并且斜向绕包所述内衬层(4),其绕包节距是所述缆线外径的18~28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雷光电缆,其中所述缆芯(9)包括:
至少两根绝缘线芯(2);
至少一根光纤单元(1);以及
包覆所述绝缘线芯(2)和光纤单元(1)的内护套(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雷光电缆,其中所述光纤单元(1)包括:
紧套光纤(11);
加强件(12);
加强钢芯(13);以及
包覆所述紧套光纤(11)、加强件(12)和所述加强钢芯(13)的保护层(14);
其中所述紧套光纤(11)和所述加强件(12)绞合在位于中心的所述加强钢芯(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雷光电缆,其中所述屏蔽层采用铜带绕包所述外导体(5)而成,绕包重叠率为2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雷光电缆,其中所述绝缘线芯(2)包括导体(21)和包覆所述导体(21)的绝缘层(22),所述绝缘层(22)采用聚烯烃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雷光电缆,其中所述绝缘线芯的导体(21)是多股铜丝束绞的束绞铜丝。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雷光电缆,其中所述内护套(7)、内衬层(4)和外护套(8)均采用聚烯烃类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07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