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景观水体的微生物净化生态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38816.X | 申请日: | 200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童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海县天河生态水景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70;C02F3/34;C02F3/02;C02F1/32;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6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景观 水体 微生物 净化 生态 处理 系统 | ||
1.水景水体的生态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一级过滤池(1)、二级生化池(2)、三级生化池(3)、四级还原池(4)、五级清水池(5)、排污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过滤池(1)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景观溪流相邻的,池口与景观溪流上层等高,池底深于景观溪流底层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中置有可取出放入的兜状滤网(11),在与景观溪流相邻的池壁上分别设有与景观溪流的上层、中层、下层水体相通的流水通道(12),在与下游二级生化池(2)相邻的池壁内设有“∫”形嵌埋管道,嵌埋管道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相邻的二级生化池(2)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二级生化池(2),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一级过滤池(1)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池中设有由缠绕聚合纤维波纹丝(23)的不锈钢丝构成的,栅栏状笼架的微生物培育床(21),笼架中垂直向下深入池中插有若干气棒(22),气棒(22)上端通过接口与外部气源接驳,微生物培育床(21)波纹丝(23)上接种有嗜氧有益菌种,在与下游三级生化池(3)相邻的池壁内设有“∫”形嵌埋管道,嵌埋管道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下游的三级生化池(3)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三级生化池(3),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二级生化池(2)相邻,其结构、配置与二级生化池(2)相同,但不设气棒(22);所述的四级还原池(4),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三级生化池(3)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的中心设有潜水紫外线灭菌灯(41),在与下游五级清水池(5)相邻的池壁内设有“∫”形嵌埋管道,嵌埋管道的底口位于池内的下部,上口穿过上部池壁与下游的五级清水池(5)的上层水面相通,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五级清水池(5),按水流正向途径为与四级还原池(4)相邻的,池口等高池底等深的,地下钢砼结构水池,池中设有潜水泵(51),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道(62);所述的排污池(6)为地下钢砼结构沉井,井底面低于各池池底面,井壁设有低于各池池底面的主排污管(63)与各池底部的排污管道(62)接驳,井口设有排污泵(61),排污泵(61)的吸头置于井底,泵口与市政排污系统接驳;
系统各设施相互连接关系为,一级过滤池(1)通过相邻池壁上的上层、中 层、下层流水通道(12)与景观溪流相连;一级过滤池(1)、二级生化池(2)、三级生化池(3)、四级还原池(4)、五级清水池(5)通过相邻池壁内的嵌埋管道串连;五级清水池(5)通过潜水泵(51)及其输水管道与景观溪流相连;各池底部的排污管道(62)并联经主排污管(63)与排污池(6)相连;排污池(6)通过排污泵(61)与市政排污系统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海县天河生态水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宁海县天河生态水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881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锦纶丝与竹纤维的交织布及其织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桥式循环缆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