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维护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38655.4 | 申请日: | 2009-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2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42;G05B19/042;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泰;朱成蓉 |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充电 维护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维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采用车载充电器,可实现电池慢速充电,车载充电器输入电压采用交流220V/16A,根据电池的容量,充电时间一般大于4小时,传统的充电维护方法采用充电器与电池包正负极直接连接,在充电过程中不需要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内的采集板工作,当电池达到设定电压,转为恒流充电,整个充电过程中,没有监测电池单体电压,有可能导致电池单体被过充,当电池充满电后,充电器只是降低充电电流而不会停止充电,损坏电池单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维护方法及装置,在动力电池充电时,能够实现有效维护。
本发明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具有两个独立技术方案:
1、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设有充电控制单元,充电控制单元从汽车电池管理单元BMS获取动力电池状态信息,根据动力电池状态信息,充电控制单元控制充电器对动力电池的充电电流大小。
所说的动力电池状态信息包括电池SOC值、电池温度、电池单体电压。
当电池SOC值较低时,充电控制单元控制充电器以最大充电电流充电。
当电池SOC值较高时,充电控制单元控制充电器降低充电电流。
当电池单体电压或电池温度超过允许的安全值时,充电控制单元使充电器停止向动力电池充电。
充电器可以直接为汽车电池管理单元BMS、动力电池包内采集板提供电源。
2、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维护方法的装置,具有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可控制充电器充电电流的充电控制单元,该充电控制单元与汽车电池管理单元BMS和充电器分别通讯连接。
充电器设有可直接为汽车电池管理单元BMS、动力电池包内采集板供电的电源接口。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适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插入式PHEV电动汽车,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充电维护。本发明的充电器带有直接为汽车电池管理单元BMS、动力电池包内采集板供电的电源接口,可以实现电池系统工作,而整车控制系统关闭,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同时还可避免长时间充电,造成12V铅酸电池馈电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设有可控制充电器充电电流的充电控制单元,该充电控制单元与汽车电池管理单元BMS通讯连接。
如图2所示,充电器设有可直接为汽车电池管理单元BMS、动力电池包内采集板供电的电源接口。
充电控制单元从汽车电池管理单元BMS获取动力电池状态信息,电池状态信息包括电池SOC值、电池温度、电池单体电压,根据动力电池状态信息,充电控制单元控制充电器对动力电池的充电电流大小。当电池SOC较低时,控制充电器以最大充电电流充电,当SOC较高时,降低电池充电电流,如果在充电过程中,发现电池单体最高温度或电池单体最高电压超过电池允许的安全值,充电控制单元使充电器停止向动力电池充电,实现对电池的保护。
充电器可以直接为汽车电池管理单元BMS、动力电池包内采集板提供电源。车用控制器供电接口包括12V常电、点火信号和地信号,当车钥匙拧到“ON”位置时,控制器将开始上电工作,当钥匙拧到“OFF”位置时,控制器并不会立即停止工作,而是延时一段时间再停止工作,本发明提供的充电器具有“12V”供电输出、模拟点火钥匙信号“Igination_Charge″信号,当需要充电维护时,操作者将点火钥匙取出,并按下开关,选择“充电模式”,并接通充电器电源,BMS及采集板等控制器开始工作,而车内其它的控制器不会工作,实现了电池系统工作,而整车控制系统关闭,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可避免长时间充电,造成整车12V铅酸电池馈电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的充电装置与整车的接口包括高压接口(与电池包正端和负端连接)、低压接口(CAN通讯信号线、12V电源线、地线、唤醒信号),为实现充电器与整车的集成,需要一个三路选择开关,实现“充电模式”与“行车模式”的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8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