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7461.2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W·拉明;J·保罗;T·波施 | 申请(专利权)人: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苏 娟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汽车尾部的汽车车身,该汽车尾部包括外 部后围板以及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车身的内侧围板,所述后围板与 所述内侧围板围成用于后置发动机的容纳室,并且该容纳室由可摆 动的后盖封闭,与所述后盖邻接地设有通过提升机构能够伸缩的扰 流板。
背景技术
DE102006009048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导流装置, 其中在支撑板上设有用于空气导流装置的调节元件的驱动马达。该 支撑板是冲压板并且通过螺栓固定在行李室盖上。此外,DE 10309 369A1公开了一种空气导流装置,其为模块化设计并且包括可安装 在车身切口中的支撑板,空气导流装置的所有可动部件,例如液压 驱动装置或电驱动装置,都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车身,其中,在该车身中 能够通过结构简单的部件来加强汽车尾部,同时获得可伸缩的扰流 板的预装配单元和其他部件的预装配单元。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汽车尾部的两个车 身的内侧围板之间安装有沿着汽车横向布置的装配梁,该装配梁支 撑可预装配的部件并能够与后围板连接,并且该装配梁通过紧固部 件与所述两个内侧围板固定连接并且构成加强的车身横梁。其他的 有利特征包含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通过本发明主要能获得如下优点:通过被固定在车身的内侧围 板之间的装配梁,一方面能够提供刚性的尾部车身结构,另一方面 能够提供用于可预装配的部件的支撑组件。根据本发明,上述优点 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通过在汽车尾部的两个车身内侧围板之间安 装沿着汽车横向布置的装配梁,该装配梁支撑可预装配的部件并且 能够与后围板连接,所述装配梁通过螺纹件与两个内侧围板固定连 接,由此形成加强的车身横梁。
装配梁在其上侧和下侧以及在其端侧都具有用于可预装配部件 的支承面。装配梁在其自由端上分别具有彼此间隔设置的孔,这些 孔用于固定到车身的内侧围板上的紧固部件,其中在所述孔之间分 别设有用于在内侧围板上的位置固定的定心销或配合销。通过装配 梁的这种设计方案及其在车身的车身内侧围板上的固定,提供了一 种预装配单元,该预装配单元同时也加强了车身尾部,因为装配梁 在车身的强度联合体中用作增加强度的车身横梁。
装配梁具有朝向后围板的水平定向的端侧支承面,后围板的相 应边缘可通过紧固部件与该端侧支承面连接。此外,后围板通过一 个纵向区域与装配梁连接并且通过与该纵向区域邻接的另一个纵向 区域连接到保持条上,该保持条设置在尾灯的灯体上,该灯体保持 在内侧围板上,装配梁也被固定在这些内侧围板上。通过这种设计 方案能够将后围板从装配梁开始延伸并位置精确地固定到车身上。
在汽车纵向中间平面中,装配梁在下侧支承面上具有可预装配 的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带有向两侧伸出的用于扰流板的提升机构 的驱动轴。此外,从行驶方向看,在装配梁后侧的另一支承面上设 有可预装配的锁用于可调节的后盖。此外,在装配梁靠近其一个自 由端的上侧支承面上设有用于后盖锁的带有鲍登线的调节元件。此 外,在汽车纵向中间平面的两侧,在装配梁上设置用于扰流板的可 预装配的提升机构;另外在一侧上,在装配梁上设置用于(沿着行 驶方向F看)前封闭件的控制组件。通过在安装到汽车中之前在装 配梁上安装各个部件,简化了部件以及扰流板的安装。此外,扰流 板的提升机构部分地通过装配梁中的孔伸出,与扰流板的下部连接。
优选地,装配梁由铝铸件制成并且在横截面中设有多个台阶, 并且装配梁在中间区域中具有多个横向延伸的中空肋,该中空肋设 置在上台阶上或者构成该台阶的边缘侧的边界。通过这种设计,总 体上获得了装配梁的最佳强度,使得通过车身的内侧围板实现了车 身尾部区域中的刚性的强度联合体。替代地,装配梁也可以由金属 板或者纤维强化塑料制成。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从上面看的装配梁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从与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看的带有装配好的部件 的装配梁的视图;
图3示出了从下面看的带有装配好的部件的装配梁的视图;
图4示出了安装到汽车中的装配梁的沿着图6的线IV-IV的剖 面图;
图5示出了后围板在尾灯区域内的沿图7的线V-V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未经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7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系统和薄片处理设备
- 下一篇:自动IIP2校准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