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用阀头外位移燃油喷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6037.6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2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靳北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北彪 |
主分类号: | F02M61/04 | 分类号: | F02M61/04;F02M6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用阀头外 位移 燃油 喷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燃油喷射技术是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降低发动机排放的最重要的技术之 一。近年来,在柴油机和汽油机燃油喷射技术领域中,虽然燃油喷射压力不断 提高,高压共轨及电磁阀控制喷射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燃油喷射 器大多都存在着体积大,制造成本高,燃油喷射响应速度慢等缺点,尤其是柴 油喷射器需要设有回油系统、柱塞偶件和阀门,结构复杂,制约了发动机效率 和环保性能的提高。为此本申请人发明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 喷射响应快的燃油喷射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和低排放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喷射反应 快的新型发动机用燃油喷射器。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用阀头外位移燃 油喷射器,包括阀壳和进油接口,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所述阀壳的内腔内设有阀体,所述阀体由阀头,阀尾和阀杆构成,所述 阀尾直接或经卡销或经所述卡销和支承垫与所述阀壳连接,所述进油接口直接 或间接与所述阀壳密封连接,在所述进油接口和所述内腔之间设有联通油道, 所述联通油道设在所述阀尾或所述阀壳上,将燃油导入所述内腔内,在所述阀 壳的下端设有密封配合面,所述阀头与所述阀壳的密封配合面相配合,能与所 述密封配合面形成密封,也能与所述密封配合面分离形成燃油通道,所述密封 配合面设为平面、锥面或曲面,所述阀杆和/或所述支承垫设为弹性体,所述进 油接口直接或经油管与正时脉冲燃油源联通,所述发动机用阀头外位移燃油喷 射器不设置回油偶件。
所述阀杆设为弹性直杆式阀杆、弹性曲杆式阀杆或弹簧式阀杆。
所述支承垫设为碟弹簧式支承垫。
所述阀壳设为由A半壳体和B半壳体构成式,所述A半壳体和所述B半壳 体密封配合,在所述A半壳体和所述B半壳体形成的腔内设有所述阀体,此组 合体过盈配合地设置在外壳体内。
所述外壳体在所述阀壳与所述阀头处设有包容所述阀头的空腔,此空腔为 分配腔,所述分配腔的壁上设有喷射孔,所述喷射孔与所述分配腔联通,所述 分配腔为压力室。
在所述内腔内设有导向结构体,所述导向结构体的外侧与所述阀壳紧配合, 所述导向结构体的内侧与所述阀杆滑动导向连接,在所述导向结构体上设有燃 油通道。
本发明中所指的正时脉冲燃油源可以是柴油高压油泵,高压共轨系统,油 泵和电磁阀组成的系统或是其他可以按正时关系产生脉冲压力燃油的供油系 统,其目的是能够按正时要求产生所需压力的正时脉冲燃油源并按正时关系向 本发明所述的燃油喷射器提供高压燃油。
传统的燃油喷射器多半是通过内置弹簧的形变致使阀体产生位移,从而完 成了油路的断通。基于这种结构,燃油喷射器中就必须存在有可位移的柱塞偶 件,由于柱塞偶件的存在,燃油的泄漏也就不可避免,因此在传统的燃油喷射 器中必须设有回油系统,喷油器的结构就变得复杂。此外柱塞偶件的加工精度 和成本较高,且耐温性能较差。在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用阀头外位移燃油喷射 器中,由于阀杆和/或支承垫是弹性体,当正时脉冲燃油源按照正时关系向内腔 提供高压燃油时,高压燃油经进油接口,再经联通油道进入内腔,在燃油压力 的作用下,阀杆和/或支承垫自身发生弹性变形,使阀头产生向外的位移,进而 密封配合面被分离,高压燃油经密封配合面形成的喷射通道喷射进入气缸。当 燃油喷射完毕(即油压降低时),阀杆或支承垫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 状态,密封接触面被密封。
为了进一步提高燃油喷射的精准性,所述外壳体在所述阀壳与所述阀头处 设有包容所述阀头的空腔,此空腔为分配腔,所述分配腔的壁上设有喷射孔, 以使通过密封配合面的燃油在分配腔内得以分配,然后进入喷射孔定向喷射。
本发明所述发动机用阀头外位移燃油喷射器的支承垫可设为碟弹簧式支承 垫或其他弹性结构体,如螺旋弹簧。所述联通油道可设在阀杆上,也可设在阀 壳上,只要能将高压燃油导入内腔即可。导向结构体的设置是为了保证阀头位 移时不发生偏心现象。外壳体的设置是为了将A半壳体和B半壳体与外壳体过 盈配合,形成密闭空间,从而保证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用阀头外位移燃油喷射 器的正常工作。本发明的阀壳可设为分体式,A半壳体和B半壳体可设为左半壳 体和右半壳体式或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式。将壳体设为A半壳体和B半壳体以 及外壳体的目的在于为机械加工提供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北彪,未经靳北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6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识别脚本病毒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PLC编译执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