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药用植物伊贝母产量的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13625.8 | 申请日: | 200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4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潘惠霞;程争鸣;包群;牟书勇;齐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21/00;C12R1/38 |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洁;汤建武 |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药用植物 伊贝母 产量 黄假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制剂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药 用植物伊贝母产量的细菌及其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道药材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一大特色,特指那些来源于特定产区的名优 正品药材,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四川、新疆、东北、 华北、西北、西南及华东等地,伊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Pallidiflorae) 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Fritillania walu-iewii Regel)或伊犁贝母 (Fritillaria Pallid iflora Schrenk)的干燥鳞茎。伊贝母的主要成份为 生物碱,它主要包括D,E环双氢顺式的西贝素和新甾体生物碱一新贝甲素等, 其中D,E环双氢顺式西贝素属西藜芦碱类(cevine groups),为伊贝母中主 要生物碱之一,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鳞茎入药,其味苦甘、性微 寒,是治疗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胸闷、胃溃疡、痈 疮等常用药,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在42种国家重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第 三级中,伊贝母排在第一位,伊贝母以野生为主,新疆蕴藏量占全国的99%, 主产于新疆的天山北部和阿尔泰山西部,以伊犁河两岸海拔1000~1800m的 湿润山地草原带,山地灌木林下分布最广。这几年由于贝母疗效肯定,越来 越被医药界重视,需求量大,造成供不应求,因市场经济因素野生资源严重 减少,品种掺杂,已影响到药用价值。虽然,目前已有一定面积的人工种植, 但还未成规模化,也存在产量较低等现状。
经检索,国内外有关伊贝母领域专利主要是围绕伊贝母、贝母组培、育 种方面,比如,专利申请号为200710181008.2,通过多倍体的筛选鉴定得到 多倍体伊犁贝母,试图克服伊犁贝母长期种植中出现品种退化问题(王晓军, 一种在离体培养下诱导伊犁贝母多倍体的方法,公开号CN 101161056A),未 见有关提高贝母产量的菌剂报道。因此,根据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生存 关系的原理,探索和研究一种有效提高药用植物贝母产量的微生物制剂,对 于保护野生贝母资源,提高药用植物贝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国内外未见有关提高药用植物伊贝母产量的菌剂报道,需求量大, 人工种植还未成规模化,也存在产量较低等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药用 植物伊贝母产量的菌种及其在提高药用植物伊贝母中的应用。
由于新疆典型的干旱荒漠性气候的影响,蕴藏着丰富的特殊环境微生物。 研究该地区微生物不仅有助于扩大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库,也有利于新疆特 殊环境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
本发明从新疆种植伊贝母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提高药用植物伊贝 母产量的菌种,该菌株的菌液体培养物可显著提高药用植物伊贝母的产量。
本发明根据新疆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从该区土样中进行微生物菌种的 分离培养,获得一批细菌,并从中筛选出编号为B-058菌株,经微生物学分 类与鉴定,属于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ava)。参照《伯杰氏系统细菌学 鉴定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第八版和 《常用细菌系统鉴定手册》等对编号为B-058菌株进行形态学测定,生理生 化特征和DNA中G+C百分含量的检测确定编号为B-058的菌株为黄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Flava)中的成员。该菌株已于申请日前保藏于布达佩斯条约 微生物国际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 所,邮编:100101。保藏日期是2009年12月13日,保藏号是CGMCC.No 3506。 菌体呈杆状,长约1.5μm,革兰氏阴性,蛋黄色,直径1-5mm,利用阿拉伯糖、 蔗糖和麦芽糖,不利用糖质酸盐,对羟基苯甲酸盐和泛酸盐,好氧,接触酶 阳性,DNA中G+C=67.3%。该菌种分离纯化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培养温度 25-35℃,最适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36-48小时;该菌株生长的培养基 为(g/L):牛肉膏3-5,蛋白胨8-10,酵母膏4-5,氯化钠4-5,葡萄糖4-5, 琼脂粉11-13,pH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36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件系统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磁盘转向控制方法、装置和磁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