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08091.X | 申请日: | 200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2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阳行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大庆 |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 吸气 汽油 发动机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尤其是涉及一种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目前,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设计对整机性能影响非常大,具体体现在进气歧管设计参数的确定上。其中进气歧管长度,气道当量直径,稳压强容积是影响最明显的参数。
中国专利号03249221.9(公开号CN 2653157Y)公开了一种功率提升型汽油机进气歧管,其特征是:由一端有节气阀座的进气稳压体、以及4个一端与进气稳压体相连通的具有谐振作用的进气道整体成型构成;进气道中心线的长度均为200mm、内表面横切面均为直径为36-40mm的圆形面。可使进气充气系数提高9.6%,从而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中国专利号200410086453.7(公开号CN 1624314A)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的分歧管。在该进气歧管的分歧管(11)中,中间部的部分c保持在段C具有比较小的恒定的内径;其端部连接到辅助水箱(5)的部分e保持在段E具有比较大的恒定的内径。由此获得极佳的发动机中速时及高速时的容积效率。
目前进气歧管设计过程中,长度的选择被视为重点。而气道当量直径一般是按照发动机进气道的当量直径来设计。以此来设计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发动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解决发动机在中高速范围里,提升发动机峰值扭矩和额定功率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稳压腔、进气支管、进气歧管法兰面。将进气歧管气道分成大致三段:第一段从谐振腔到喷管入口,第二段是喷管,第三段是从喷管出口到进气道入口。
第一段从谐振腔到喷管入口气道截面积呈线性减小,谐振腔处大有利于高速进气,增加发动机充气效率,提升性能。
第二段为气道截面最小部分,形如喉口有利于提高气流速度,增大充气效率,同时又不能太小,以免发动机在高转速产生节流。
第三段从喷管出口到进气道入口气道截面积呈线性增大,有利于降低气体流速,提高气体流量,增加充气效率,提升发动机性能。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通过试验,提供了一种通过有效组合进气歧管长度和气道当量直径的数值,来提升发动机中高速段的性能。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并不构成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进气歧管气道当量直径沿气道长度的截面变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进气歧管性能提升效果图。
图中:1.进气歧管稳压腔、2.进气支管、3.进气歧管法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3所示,一种自然吸气式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稳压腔1、进气支管2、进气歧管法兰面3。将进气歧管气道分成大致三段:第一段从谐振腔到喷管入口,第二段是喷管,第三段是从喷管出口到进气道入口。
第一段从谐振腔到喷管入口气道截面积呈线性减小,谐振腔处大有利于高速进气,增加发动机充气效率,提升性能。
第二段为气道截面最小部分,形如喉口有利于提高气流速度,增大充气效率,同时又不能太小,以免发动机在高转速产生节流。
第三段从喷管出口到进气道入口气道截面积呈线性增大,有利于降低气体流速,提高气体流量,增加充气效率,提升发动机性能。
具体的,这三段的长度和当量直径跟歧管总长,进气道入口当量直径有一定数值关系。大量试验表明,有如下特征:
1、第一段气道从谐振腔到喷管入口,长度300mm,长度约占整个气道长480mm的5/8;谐振腔处气道当量直径38mm,喷管入口当量直径30mm。
2、第二段气道为喷管段,长度100mm,约占1/5;当量直径为30mm定值。
3、第三段气道从喷管出口到进气歧管法兰面,长度80mm,约占1/6;喷管出口处当量直径30mm,进气歧管法兰面处当量直径34mm。
从图3可知,有喷管的进气歧管,能有效提高发动机3000rpm-5500rpm的扭矩值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80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