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嵌贴装低压线圈的变压器骨架制造方法及产品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06882.9 | 申请日: | 200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9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许登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登贤 |
| 主分类号: | H01F41/04 | 分类号: | H01F41/04;H01F27/30;H01F27/2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汇力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锁林;张慧芳 |
| 地址: | 518103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嵌贴装 低压 线圈 变压器 骨架 制造 方法 产品 | ||
1.一种内嵌贴装低压线圈的变压器骨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将铜带通过线圈坯片模具连续冲压成具有若干线圈坯片的线圈坯片带;
b.将该线圈坯片带连续送入折弯成型模具,使该线圈坯片带上的各线圈坯片加工成贴装低压线圈,该贴装低压线圈包括线圈部分和从该线圈部分两端同向延伸至所述铜带的定位边的两条引出线,该两条引出线与该线圈部分的横截面成85-95度的夹角;以及,
c.使步骤b制作的具有若干贴装低压线圈的带料和高压引线坯片带同步经过骨架模具的模腔,通过嵌件注塑工艺成型塑料骨架,且使该带料上的每一个贴装低压线圈内嵌于相应塑料骨架的低压线圈区部形成一个整体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的线圈坯片带上的线圈坯片包括两个形部分和两条引出线,该两个形部分开口端相邻对置,内部的形部分的尾端和外部的字形部分的始端通过一连接部连接;前者的始端和后者的尾端各通过一个引出线延伸至所述铜带的定位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贴装低压线圈的线圈部分包括1.75~10匝。
4.一种贴装低压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将铜带通过线圈坯片模具连续冲压成具有若干线圈坯片的线圈坯片带;以及,
b.将该线圈坯片带连续送入折弯成型模具,使该线圈坯片带上的各线圈坯片加工成贴装低压线圈,该贴装低压线圈包括线圈部分和从该线圈部分两端同向延伸至所述铜带的定位边的两条引出线,该两条引出线与该线圈部分的横截面成85-95度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制造的内嵌贴装低压线圈的变压器骨架,包括一塑料骨架,该塑料骨架具有高压线圈槽和低压线圈区,内设磁芯孔,两端延伸出第一、二两个引脚座;其特征是还包括:
一贴装低压线圈,该贴装低压线圈包括线圈部分和两条引出线,该两条引出线分别从该线圈部分的两端朝着第二引脚座方向延伸出,且与该线圈部分的横截面成85-95度的夹角;该贴装低压线圈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内嵌于所述塑料骨架的低压线圈区,与所述塑料骨架形成一个整体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是:所述贴装低压线圈包括铜质的线圈部分和其两端的引出线;该线圈部分有1.75匝,包括两个形部分,一个形部分的尾端和另一个形部分的始端通过一连接部连接,该两条引出线分别从另一个形部分的尾端、一个形部分的始端朝着线圈部分纵向的一端方向延伸出,且与该线圈部分的横截面成85-95度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是:所述贴装低压线圈的平面展开图包括构成线圈部分的两个形部分,两个形部分开口端相邻对置,一个形部分的尾端和另一个字形部分的始端通过一连接部连接;其两引出线分别从另一个形部分的尾端及一个形部分的始端朝着同一方向延伸出,两引出线的自由端为待成型的贴装引脚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是:所述贴装低压线圈有1.75~10匝。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骨架,其特征是:位于所述高压线圈槽端的第一引脚座底面开设与高压线圈槽的底部槽段连通的至少一条线沟,用于容置、保护高压线圈的一出线部分;于所述低压线圈区及其连接的第二引脚座的底面开设两条线沟,该两条线沟与高压线圈槽的底部槽段连通,用于容置、保护高压线圈的另一出线部分。
10.用于权利要求5或6所述变压器骨架的贴装低压线圈,其特征是包括一铜质的线圈部分和两条引出线,该两条引出线分别从该线圈部分的两端朝着线圈部分纵向的一端方向延伸出,且与该线圈部分的横截面成85-95度的夹角;其中,所述铜质的线圈部分具有1.75匝,平面展开图包括两个形部分,两个形部分开口端相邻对置,一个形部分的尾端和另一个形部分的始端通过一连接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登贤,未经许登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68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