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炒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06184.9 | 申请日: | 200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林光湧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光湧 |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15/10;F24C13/00;F24C3/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炒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炉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热利用的环保节能炒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炒炉见图1至图3所示,一般是在炒炉210的上面直接放置炒锅220,炉头212燃烧产生的火焰向上到达炒锅220的底部,而炉头212燃烧产生的火焰的热气就沿着通道211直接排出外界。这样的结构使得热气里带有的热能没有得以利用,原有炒炉的热效率为16%至20%,噪音过大,废气温度过高,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并且还造成了高温的使用环境,使炒炉操作者如厨师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炒炉没有充分利用到燃烧产生的能量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燃烧产生能量的炒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炒炉,包括炉体和炒锅,所述炉体里设置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和所述炒锅之间设置有使所述燃烧装置燃烧产生的能量为所述炒锅充分吸收的阻火装置。
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阻火装置包括阻火环及阻火件,所述阻火环的内壁与所述炒锅的锅边相贴合,所述阻火件的内表面包围住所述炒锅底面并且相互平行。
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阻火装置包括阻火环及阻火件,所述阻火环的内壁与所述炒锅的锅边相贴合,所述阻火环与所述阻火件相连接处设置有烟道孔。所述阻火件的内表面包围住所述整个炒锅底面并且相互平行,所述阻火件的内表面与炒锅底面的距离为1至18mm。
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炒锅包括锅底底面区域及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连接的锅底表面区域,所述阻火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及连接所述第一板、第二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板、第二板的内表面分别为与所述炒锅的锅底底面区域相平行的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相平行的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第二内表面的外侧分别均匀设置有排出烟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
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18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8mm。
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12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6mm。
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8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4mm。
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mm或4mm或8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mm或3mm或4mm,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炉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炉体包括将所述阻火装置排出的烟气的余热吸收的热能交换器,所述热能交换器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热水箱,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连接有根据水箱水位高低而自动控制进冷水的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水箱与所述热能交换器的进水管上设置有将所述水箱的水用水泵泵入所述热能交换器,所述热水箱、水箱的底部和顶部设置有连通的导管。所述炒炉正面设置有控制点火与熄火的接触式开关。
实施本发明的炒炉,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炒炉包括炉体和炒锅,包括炉体和炒锅,所述炉体里设置有燃烧装置,所述炉体和所述炒锅之间设置有使所述燃烧装置燃烧产生的能量为所述炒锅充分吸收的阻火装置。这样的结构使燃烧产生的热能够被炒锅充分吸收,提高热效率至50%以上,加上热的交换器的热效率可使整个热效率提高至70%以上,节约了能源。
更进一步地,在炉体里面设置有可以吸收阻火装置里排出废气的热能交换器,可以把冷水加热为热水,节约了能源,并使排出的废气温度降为50至60度,使得操作环境更加舒适,还提供了热水,使得炒菜的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炒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炒炉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Q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右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C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光湧,未经林光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61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站锅炉暖风器疏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