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变趋绿性避虫水稻的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1052.7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7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殿星;舒小丽;刘贵付;叶恭银;夏英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4 | 分类号: | A01H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变 趋绿性避虫 水稻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变趋绿性避虫水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和品质优化,制约了水稻增产潜能的发挥。近年来,稻螟虫和稻飞虱均在全国爆发性发生,成为严重威胁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为控制水稻害虫的危害,由于生产上缺乏抗虫水稻新品种而一直只能依赖农药的化学防治,其结果是导致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
抗虫水稻新品种因环境友好的特点而深受国内外高度重视。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问世与发展,抗虫转基因水稻相继问世。Bt水稻先后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越12个国家进行了研发,已有数十个Bt水稻材料相继培育成功。在我国,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及华中农业大学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相继培育出高抗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鳞翅目水稻害虫的转基因优良品系。虽然,Bt水稻能像已商业化的Bt棉花那样有效地控制鳞翅目害虫,但因其是传统主食,潜在的食品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等问题倍受关注与争议。另外,Bt水稻还有一局限性就是只抗鳞翅目害虫,对稻飞虱等缺乏抗性。因此,运用非转基因技术,探索开展新的生物防治途径显得十分必要。
正是在该背景下,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变趋绿性避虫水稻的培育方法,通过改变虫害趋绿性而产生不识别抗性之目的,可望形成一种全新的生物防治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变趋绿性避虫水稻的培育方法。
改变趋绿性避虫水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水稻材料,浸种催芽,播于秧田;
2)在移栽之前,观察幼苗的叶色,选留与正常绿色显著不同的水稻材料;
3)取样新生叶片,测定叶绿素b和叶黄素的含量,选留叶绿素b含量低于0.30mg/g、叶黄素含量低于0.15mg/g的水稻材料;
4)按单株移栽入大田,在不喷药条件下,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观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的危害情况,选留同时不受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和稻飞虱危害的水稻材料,进行种子繁殖;
5)继续种植步骤4)入选的水稻材料,评价验证叶绿素b和叶黄素含量、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抗性的稳定性,对稳定的材料进行繁殖,获得趋避型抗虫的水稻新材料。
上述的收集水稻材料,可以是收集我国各地的水稻品种、种质资源、诱变产生的品系与植株、转基因植株和品系。
上述的稳定性是指入选水稻的两种色素的含量与比值和抗虫性可在不同年份间(2年及以上)、季节间(2季及以上)以及地点间(2个地点及以上)表达一致,特性不受年份、季节以及地点的显著影响。
上述的叶绿素b的含量测定采用冯双华的方法(福建农业科技,1997,(4):7-8);叶黄素含量的测定采用赵小阳和田河山的方法(饲料广角,2007,(21):40-42);人工控制条件下的评价,稻纵卷叶螟采用刘志诚和傅强的方法(中国水稻科学,2003,17(2):175-178),二化螟和三化螟采用舒庆尧和叶恭银的方法(作物学报,2000,26(3):310-314),稻飞虱采用谭红、叶恭银、沈君辉等的方法(植物保护学报,2006,33(3):251-25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改变趋绿性避虫水稻,具有显著不同的叶绿素b和叶黄素的含量,即叶绿素b含量低于0.30mg/g、叶黄素含量低于0.15mg/g,可望形成一种全新的生物防治途径,从技术上保障我国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采取的是非转基因技术,不存在转基因水稻的生态与食品安全风险性和公众担忧问题,易被接受和推广,符合政府、农民和企业对无公害稻米生产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从诱变植株培育改变趋绿性避虫水稻IITRice-1和IITRice-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1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