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发电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99014.2 | 申请日: | 2009-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6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宝 |
| 主分类号: | H02K9/02 | 分类号: | H02K9/02;H02P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201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速 通风 垂直 永磁 风力发电机 | ||
1.一种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发电机,主要采用永磁体(3),嵌 装在动盘(2)内,静盘(10)套装在主轴(5)上,由端盖(1)和下端盖(13)中的轴承 (4)支承,螺栓(12)将端盖固定在动盘上,静盘(10)内嵌装线圈(11),线圈接线 端与导线(9)连接,导线(9)穿过管路接至控制盒(17);特征是:发电机内设有 内通风冷却装置和自动调速系统;所说内通风冷却装置由:设在下端盖(13)上 的进风孔(6)、主轴上的出风孔(8)、主轴中的风道(7)构成,空气由进风孔(6) 进入发电机内部动盘与静盘之间隙、出风孔(8)、风道(7),从内部带走热量; 所说自动调速系统,主要由:嵌装在静盘(10)上的霍尔元件(14)、温度传感器 (15)、线圈(11)、以及控制盒(17)中的单片机系统组成,线圈(11)是,可串、 并联连接的绕组或可三相星形/三角形连接的绕组;当动盘(2)旋转,霍尔元件 (14)从永磁体(3)中感应霍尔信号,通过信号线(16)传递给控制盒(17)的单片机 系统,经过运算处理、功率放大以后,发出指令,由接触器执行自动切换上述 线圈绕组的接线方式,使之与外界风速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发电机,特征是: 所说主轴(5),由钢管制成,长度可根据配置的风轮高度套接加长,直径至少是 主机外壳直径的四分之一,选择比例在1∶0.25~0.6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发电机,特征是: 所说静盘(10)为1片或1+1n片,其中n为自然数,由无磁材料制成,中心开孔, 固定在主轴(5)上;静盘圆面积内设置线圈(11),所说线圈为若干只无铁心绕组, 由高强度漆包线绕制成圆形片状,绕组数量:单相发电机为20只或20+4n只, 三相发电机为36只或36+6n只,组成圆圈排列,按度数均匀分布在静盘(10)内, 按预先设定的磁极数连接,导线(9)穿过管路引出机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发电机,特征是: 所说动盘(2),为2片或2+1n片,其中n为自然数,由无磁、金属材料制成, 内壁铠装永磁体,所说永磁体(3)为釹铁硼或钐钴或铝镍钴,形状有圆柱体或方 块体或六角体,按照S极N极的顺序排列成圆圈,须与静盘(10)内的线圈统一 对称,并列装置在静盘上下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发电机,特征是: 所说静盘(10)与动盘(2)之间平面相对距离的空隙范围为0.2~2MM,空隙距离的 大小根据发电机功率大小和动、静盘的面积大小,以及加工精度而定,加工的 精密度越高,空隙越小则越利于提高发电机的输出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发电机,特征是: 所说温度传感器(15),为1只或每片静盘装1只,采集到的温升信息由信号线 (16)传递给控制盒(17)内的单片机系统,自动检测线圈和主机温升,若出现异 常时,则自动存储记录、显示报警、直至关闭该片绕组的输出电路,以确保发 电机的运行安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发电机,特征是: 上述所说控制盒(17)内设有自动控制电路,该自动控制电路主要由:单片机系 统、功率放大电路、自动充电电路、以及接触器、显示电路组成,附设锂电池、 超级电容蓄电池或蓄电池组、逆变器,并另设电控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发电机,特征是: 所说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发电机,只要将设置在动盘和静盘内的元 件相互更换,就可以方便地制成主轴(5)旋转的自动调速内通风垂直轴永磁风力 发电机,该技术方案为:主要采用永磁体(3),分别嵌装在动盘(2)内,动盘套 装在主轴(5)上,由端盖(1)和下端盖(13)中的轴承(4)支承,螺栓(12)将端盖固 定在静盘(10)上,静盘内嵌装线圈(11)、霍尔元件(14)、温度传感器(15)、由导 线(9)连接线圈(11),信号线(16)连接霍尔元件(14)、温度传感器(15),导线(9) 和信号线(16)穿过管路与控制盒(1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宝,未经陈国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90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世界象棋
- 下一篇:纤维束排列装置以及纤维束排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