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6954.6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启永;杨晶;宋卫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2 | 分类号: | G06F1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通 系统 及其 通信 方法 | ||
1.串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主机和N个从机,所述主机包括发送端,所述从机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主机发送端连接第一个从机的接收端,从机发送端串接下一从机接收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机还包括通信模式寄存器,控制从机处于直通模式或级联模式:当从机处于直通模式时,从机接收端接收到数据传送时序,直接将数据传送时序传送到从机发送端;当从机处于级联模式时,从机接收端接收数据传送时序,并解析,根据解析出的指令判断是否需要发送,若需要,则产生新的数据传送时序传送到从机发送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串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机还包括地址寄存器,从机接收数据传送时序,解析出数据传送时序的目标地址后,比较目标地址与本从机地址是否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串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接收端,与一个从机的发送端连接,接收反馈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串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机与各从机进行通信,包含如下步骤:
(1)主机作为发送方,第1从机作为接收方,进行发送方与接收方的通信;
(2)若接收方的发送端不再发送数据传送时序,主机与各从机的一次通信结束,否则继续下列步骤;
(3)从机作为发送方,下一从机作为接收方,进行发送方与接收方的通信;
(4)返回步骤(2)。
其中,所述的发送方与接收方的通信步骤为:
(I)发送方发送数据传送时序;
(II)接收方接收数据传送时序;
(III)若接收方的通信模式寄存器处于直通模式,接收方进行下列工作中的一种或几种:
(A)将数据传送时序直接传递到接收方的发送端;(B)对数据传送时序进行解析,如解析出的目标地址与本从机地址一致,保存有效信息;(C)对数据传送时序进行解析,根据解析出的指令,将通信模式寄存器变为级联模式;(D)在(C)的基础上,接收方变为级联模式后,根据解析出的指令,进一步发送新的数据传送时序到接收方的发送端。
(IV)若接收方的通信模式寄存器处于级联模式,接收方进行下列工作中的一种或几种:(A)对数据传送时序进行解析,如解析出的目标地址与本从机地址一致,保存有效信息;(B)对数据传送时序进行解析,根据解析出的指令,发送新的数据传送时序到接收方的发送端;(C)在(B)的基础上,接收方发送新的数据传送时序后,根据解析出的指令,进一步将通信模式寄存器变为直通模式。
5.串接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机通过串接N个从机,与各从机进行通信,主机与各从机的一次通信包含如下步骤:
(1)主机的发送端连接第1从机的接收端,主机作为发送方,第1从机作为接收方,进行发送方与接收方的通信;
(2)若接收方的发送端不再发送数据传送时序,主机与各从机的一次通信结束,否则继续下列步骤;
(3)从机的发送端连接下一从机的接收端,从机作为发送方,下一从机作为接收方,进行发送方与接收方的通信;
(4)返回步骤(2)。
其中,所述的发送方与接收方的通信步骤为:
(I)发送方发送数据传送时序;
(II)接收方接收数据传送时序;
(III)若接收方的通信模式寄存器处于直通模式,接收方进行下列工作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A)将数据传送时序直接传递到接收方的发送端;(B)对数据传送时序进行解析,如解析出的目标地址与本从机地址一致,保存有效信息;(C)对数据传送时序进行解析,根据解析出的指令,将通信模式寄存器变为级联模式;(D)在(C)的基础上,接收方变为级联模式后,进一步根据解析出的指令,发送新的数据传送时序到接收方的发送端。
(IV)若接收方的通信模式寄存器处于级联模式,接收方进行下列工作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A)对数据传送时序进行解析,如解析出的目标地址与本从机地址一致,保存有效信息;(B)对数据传送时序进行解析,根据解析出的指令,发送新的数据传送时序到接收方的发送端;(C)在(B)的基础上,接收方发送新的数据传送时序后,进一步根据解析出的指令,将通信模式寄存器变为直通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69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印介质校准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于失禁防护物的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