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飘浮的固态速溶普洱茶膏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95021.5 | 申请日: | 200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5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宝 |
| 主分类号: | A23F3/18 | 分类号: | A23F3/18;A23F3/28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 地址: | 665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飘浮 固态 速溶 普洱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饮料的加工制造,尤其涉及一种固态普洱茶膏的制造方法。属茶叶加工方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是世界公认的保健饮料。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咖啡碱、植物色素等具有提神醒脑、减少牙垢形成、预防龋齿、抗癌抗辐射、抗血栓、降血脂、利尿等保健功能。茶多酚和茶多糖分别占茶叶干重的30%和20%左右,是茶的主要功效成分。
为提高茶叶中功效成分的溶出效率且方便人们饮用,国内已开发出数十项速溶茶粉制作的专利技术,其工艺流程如下:嫩绿茶叶或茶叶切碎后,经水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经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后制成粉状成品。为了获得较高的提取效率,主要采用如下方法:(1)高温提取(80℃以上);(2)20℃一50℃,采用微波辅助提取,例如中国专利CN1360842A;(3)冷蒸馏水浸泡提取24小时,例如中国专CN1154798A。
上述工艺存在如下缺点:(1)生产用的茶叶为嫩绿茶叶,成本高,而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含量低;(2)茶叶中几种主要功效成分的溶解性质不相同,以水作为提取剂,并不能保证这些成分都能高效提取;(3)高温水提取得到的茶多酚多为氧化聚合物,活性很低,而且聚合物使提取液粘度变大,不易分离3;(4)水提取法提取茶叶色素的效率很低,而高于80℃的提取温度能使茶叶色素在30分钟变成橙黄甚至橙红色,从而使提取液失去绿茶鲜亮的颜色:(5)微波辅助提取法虽能提高提取效率,但能耗大,而且需要额外的设备,成本高3(6)冷蒸馏水提取虽然不会破坏茶中的热敏成分,但浸泡提取所需时间长。
中国专利CN1057947A公开了一种速溶茶膏生产工艺-采用高温加压水浸提(浸提时间为4小时)和离心烘烤的方法制得浓缩茶膏;除了不可避免上述缺点外, 该工艺浸提时间较长,也不能保证茶膏在低温或常温水中的高效溶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产品缺陷,发明一种能飘浮在水面速溶的固态普洱茶膏的制造方法。其固态普洱茶膏可不加任何赋形剂直接压片或填充胶囊服用,并且贮存过程不易结块和吸潮。
本发明目的在于发明一种为获得保持普洱茶陈香味的速溶空心颗粒制造方法。其空心颗粒流动性好,可不加任何添加剂和赋形剂直接定量装成袋或瓶等形式服用。
本发明能飘浮的固态速溶普洱茶膏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是:
(1)以重量百分比为计,取普洱茶并加入其重量8-16倍的水,在动态封闭动态循环进行提煮、减压浓缩5-8小时,回流提取普洱茶陈香挥发油,待普洱茶浓缩液比重为1.1-1.5g/ml时,过滤;
(2)再将滤液输送到20m-40m的高塔顶,对滤液加压到2MPa-4MPa范围,让滤液从出料孔处忽然释压雾化,并与另一个进口温度为130-160℃,压力为0.3-0.5MPa的热空气接触,经过1-5秒的加热;
(3)当热空气温度降到96-98℃,压力为0.2-0.4MPa时,获得直径为0.05-0.4mm的空心普洱茶颗粒或保持普洱茶陈香味的速溶空心颗粒;
(4)再取普洱茶空心颗粒与50-80%的乙醇,按3-10∶1的比例混合制成颗粒,迅速加压5MPa-10MPa或用其它方法使其成圆球状或其它形状,
(5)紧接着放入干燥箱中,在加热蒸气压力为0.2-0.4MPa,加热温度为110-160℃时,加热3-40分钟,即得圆球状或其它形状的普洱茶膏。
将(1)工艺中煮提时收集的普洱茶陈香挥发油均匀喷回(3)工艺获得的普洱茶空心颗粒中,得到保持普洱茶陈香味的速溶空心颗粒。
本发明工艺方法原理是利用普洱茶空心颗粒与一定浓度的乙醇混合制粒时, 乙醇分子比水分子更易穿透普洱茶空心颗粒表面的固化膜而进入颗粒中心,为后面形成空心形状创造了条件,水分子则在空心颗粒的表面,当颗粒受到加压时,使颗粒粘合在一起,颗粒破裂后水与乙醇结合形成缔合物,存于内部,常温下不易挥发,在加热到110-160℃时,水与乙醇的缔合物一起迅速挥发而使茶膏形成中空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宝,未经刘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50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方法、载台装置、及曝光装置
- 下一篇:动力传递设备的油供应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