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2P对等节点确定方法和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0199.0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9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金鑫;彭晋;吴亦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2p 对等 节点 确定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subsystem,IMS)实现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中进行内容传输时的对等节点确定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3GPP提出的IMS技术在软交换的基础上完善了业务逻辑与控制相分离以及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相分离的机制,优化了信令面。除此以外,IMS系统具有端到端全IP化、接入方式无关性、水平式业务开发机制等多方面的优势,迅速获得了其他标准化组织的广泛认可,已经从最初3GPP针对移动用户定义的系统,扩展为固定移动融合的统一的核心网。
P2P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系统的参与节点(peer)之间的直接交互来实现系统资源和信息的共享。P2P系统强调节点之间的对等性,信息资源分散存储在各个参与节点,每个参与节点兼有服务器和客户端两种身份,都可以请求服务和提供服务,内容传输直接在节点间进行,避免了客户端/服务器(C/S)架构中容易出现的网络和服务器瓶颈问题。因此,相比C/S架构而言,P2P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终端的空闲资源,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同时,节点越多服务资源也越多,系统因此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高度的自适应性,能够满足各种突发环境下的业务需求。
但是运营商提供P2P服务时,由于网络侧对网络中各参与节点之间的连接缺少相应的管理与控制,不能有效地控制各参与节点之间的数据交互,如图1所示,使得大量P2P流量穿越骨干网络,占用骨干网络的带宽资源,使网络的服务质量大幅下降。
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现有解决办法是进行流量优化,即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交互,尽量使得物理位置相邻的节点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交互,即可避免大量P2P流量穿越骨干网络,图2所示为进行流量优化后的节点连接示意图。
但是,现有的流量优化方法,只能参考节点的IP地址。由于节点的IP地址并不是连续分配的,也不和物理位置相关,即很多不在同一个物理地点的节点,却拥有相邻的IP地址,在同一物理地点的节点,IP地址却在不同的网段。因此,P2P系统中的Tracker服务器需要随时更新节点的IP地址,以及与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这在实际的现网运营中是很难实现的,即便实现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2P对等节点确定方法和装置及系统,用以减少P2P流量对骨干网络的带宽资源的占用,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开销小、成本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2P对等节点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归属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第一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P-CSCF的地址;
在P2P节点归属的第二P-CSCF中,根据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和所述第二P-CSCF的地址,确定出与所述第一P-CSCF地理位置相同或邻近的第三P-CSCF;
将归属于所述第三P-CSCF且拥有所请求内容的P2P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P2P节点,确定为所述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的对等节点;
其中,P-CSCF的地址表征P-CSCF的对应地理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服务器,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归属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第一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P-CSCF的地址;其中,P-CSCF的地址表征P-CSCF的对应地理位置;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P2P节点归属的第二P-CSCF中,根据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和所述第二P-CSCF的地址,确定出与所述第一P-CSCF地理位置相同或邻近的第三P-CSCF;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归属于所述第三P-CSCF且拥有所请求内容的P2P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P2P节点,确定为所述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的对等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再提供一种P2P系统,包括:P2P节点、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P-CSCF和应用服务器;
所述P2P节点,用于发送内容请求消息;以及接收所述应用服务器反馈的确定出的对等节点;并选择所述对等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建立连接并进行内容传输;
所述P-CSCF,用于接收所述内容请求消息,并在所述内容请求消息中添加自身的地址,并发送给所述应用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0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