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2P对等节点确定方法和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0199.0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9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金鑫;彭晋;吴亦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2p 对等 节点 确定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P2P对等节点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归属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第一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网元P-CSCF的地址;
在P2P节点归属的第二P-CSCF中,根据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和所述第二P-CSCF的地址,确定出与所述第一P-CSCF地理位置相同或邻近的第三P-CSCF;
将归属于所述第三P-CSCF且拥有所请求内容的P2P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P2P节点,确定为所述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的对等节点;
其中,P-CSCF的地址表征P-CSCF的对应地理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CSCF的P2P节点中存在拥有所请求内容的P2P节点,或者
所述第二P-CSCF为所有P-CSCF。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归属的IMS的第一P-CSCF的地址,具体为:
接收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归属的第一P-CSCF发送的内容请求消息;所述内容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的节点标识和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
从所述内容请求消息中获取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或者
根据所述节点标识查询存储的节点标识与归属的P-CSCF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与所述第一P-CSCF地理位置相同或邻近的第三P-CSCF,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P-CSCF的地址为第一类地址;
将所述第一类地址中与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具有相同一级域名的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P-CSCF,确定为所述第三P-CSCF;其中,P-CSCF的地址为域名地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归属于所述第二P-CSCF的P2P节点中存在拥有所请求内容的P2P节点时,所述将所述第一类地址中与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具有相同一级域名的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P-CSCF,确定为所述第三P-CSCF,具体为:
将所述第一类地址中与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具有相同设定级域名的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各P-CSCF,确定为所述第三P-CSCF;或者
按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对应的各级域名的级别从低到高的顺序,当所述第一类地址中,存在与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具有相同当前级域名的第一子类地址,且归属于所述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P-CSCF的P2P节点中,拥有所请求内容的P2P节点的数量满足设定数量要求,将所述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P-CSCF确定为所述第三P-CSCF;
当所述第二P-CSCF为所有P-CSCF时,所述将所述第一类地址中与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具有相同一级域名的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P-CSCF,确定为所述第三P-CSCF,具体为:
将所述第一类地址中与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具有相同设定级域名的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P-CSCF,确定为所述第三P-CSCF;或者
按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对应的各级域名的级别从低到高的顺序,当所述第一类地址中,存在与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具有相同当前级域名的第一子类地址,且归属于所述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P-CSCF的P2P节点中,拥有所请求内容的P2P节点的数量满足设定数量要求,将所述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P-CSCF确定为所述第三P-CSCF;或者
按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对应的各级域名的级别从低到高的顺序,当所述第一类地址中,存在与所述第一P-CSCF的地址具有相同当前级域名的第一子类地址,且归属于所述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P-CSCF的P2P节点中,存在拥有所请求内容的P2P节点,将所述第一子类地址对应的P-CSCF确定为所述第三P-CSCF;
其中,域名的级别越高,所表征的地理位置的区域越大。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确定出的所述对等节点反馈给所述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
所述当前请求内容的P2P节点选择所述对等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建立连接并进行内容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01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