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与Aβ斑块具有高亲和力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及其合成和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90109.8 申请日: 2009-07-31
公开(公告)号: CN101628910A 公开(公告)日: 2010-01-20
发明(设计)人: 崔孟超;刘伯里;李子婧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C07D333/12 分类号: C07D333/12;C07D333/20;C07D333/16;C07D333/08;C07D333/28;C07D307/56;C07D307/42;C07D207/34;C07D207/333;A61K51/04;A61K101/02;A61K103/10
代理公司: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张亚军;夏 新
地址: 100875北京市新街口外***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类 具有 亲和力 新型 分子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类与Aβ斑块具有高亲和力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以及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它们在制备Aβ斑块显像剂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淀粉样斑块沉积又称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s),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大量减少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征。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或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药物,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AD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估计,65岁以上老人AD发病率为10%,80岁以上为50%(Mosconi L et al.Exp.Gerontol.,2007,42:129-138)。2003年美国约有400万人被诊断为AD,全世界约有3000万人患有此病(Selkoe D.J.Ann.Intern.Med.,2004,140:627-638)。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约有500万AD患者,因此,研究AD的诊断及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AD的发病机理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假说,其中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假说有众多的证据支持,占有重要地位(Hardy J et al.Science.,2002,297:353-356)。由推测AD的发病机理可知:跨膜蛋白APP在β和γ分泌酶的连续切割下,将APP水解为不溶性的Aβ肽段,聚集形成有神经毒性的Aβ斑块,诱导神经纤维缠结,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最终出现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异常。目前Aβ斑块已经成为AD最重要的生化标志物(Braak,H et al.Acta Neuropathol.1991,82:239-259)。 

由于AD的不可逆转性使得AD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利用以Aβ斑块为靶点的分子探针进行PET与SPECT显像使得医生可以在分子水平上高灵敏、无创伤的早期诊断AD,这种突出的优势已经成为国际广泛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正电子与单光子Aβ斑块显像剂。其中,正电子Aβ斑块显像剂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代表性的有[11C]-PIB(Klunk W E et al.Annals of Neurology.,2004,55:306-319)、[11C]SB-13(Verhoeff N P et al.American.Geriatric.Psychiatry.,2004,12:584-595)、[11C]BF-227(Kudo Y,et al.J.Nucl.Med.,2007,48:553-561)、[18F]FDDNP(Shoghi-Jadid K et al.Journal.Geriatric.Psychiatry.,2002,10:24-35)和[18F]BAY94-9172(Rowe C C et al.Lancet.Neurology.,2008,7:129-135)。这五种显像剂目前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且取得了较好的显像结果。而目前单光子Aβ 斑块显像剂的研究总体上进展不大,代表性的有123I标记的IMPY(Newberg A Bet al.J.Nucl.Med.,2006,47:748-54)。99mTc标记的Aβ斑块显像剂几乎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基于上述技术背景,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化合物,由放射性核素标记后可以作为Aβ斑块显像剂应用于临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化合物,使其与Aβ斑块具有更高的亲和力,适合用作AD临床诊断中的Aβ斑块显像剂。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新的与Aβ斑块具有高亲和力的化合物,统称为“SBTP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 

M取NH、S或O;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01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