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模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5855.8 | 申请日: | 200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芬;李义全;许伟;冯永国;王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2 | 分类号: | B29C33/02;B29C3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诺孚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魏永金 |
地址: | 102101北京市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模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讲是一种玻璃钢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钢产品的成形温度一般在15~25℃之间为宜,但由于大自然的原因,一年中分为四季,各个季节的温度不同,加上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特别是北方,冬季气温低,另外,玻璃钢产品生产过程中有些树脂体系需要高温固化,因而当温度低时生产玻璃钢产品需要进行加热,加热方式常采用外部加热方法,如:固化炉,一般针对于小型产品;红外线烤,适用于大、中型产品;电热风加热等。采用外部加热法的缺陷在于:1)极易造成产品受热不均而使产品变形;2)由于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玻璃钢产品或模具损坏甚至发生着火等事故的发生。另一种方法是用循环热水的方法,类似于汽车散热器的做法,即在玻璃钢模具生产过程中采用在两个母模中间夹铜管的方法,使用循环热水对玻璃钢模具进行加热,保证玻璃钢模具温度恒定,这种加热方法较第一种方法在安全性能和均匀加热方面有了许多进步。但此种方法也存在如下缺陷:1)长期使用铜管存在水垢不易清理从而影响导热效果;2)需要用压力泵等外力方式强制水循环,成本较高,维护费用大;3)一旦铜管出现问题不易修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及维护费用低廉、产品受热均匀、生产安全,温度可控的玻璃钢模具,同时还提供了该玻璃钢模具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钢模具,包括上、下两层预成型的玻璃钢母体,其特点为:在上、下两层玻璃钢母体相对面之间铺设有一电加热层,在下层玻璃钢母体的外表面还覆有一层保温层;所述电加热层由护套、电加热带与保温填充物构成;其中,护套设有若干个,并排且间隔平铺于所述上层玻璃钢母体内表面,每个护套内均放置有电加热带,电加热带的两端均长出该护套;由该护套一端伸出的电加热带端头均并联相接于一导线上,该导线通过与其连接的主电源线与外设配电箱内的电源相接;该护套另一端伸出的电加热带另一端,相邻两个端头两两相接构成一回路;所述保温填充物充满于相邻两个所述护套外侧的间隔处。
上述护套的两端与中间段的若干部位通过玻璃钢树脂腻子与上层玻璃钢母体内表面粘接固定;上述电加热带两端伸出所述护套两端的长度分别为10~15mm。
上述的护套为铜管,相邻两个铜管护套之间的间隔为25-45mm;铜管护套沿玻璃钢母体长度方向放置,其长度长于上、下层玻璃钢母体的长度两端各约2-3公分。
上述的保温填充物为铝粉与树脂混合的浆状物,其中:铝粉与树脂以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所用的铝粉细度为50-200目;所述树脂选用环氧树脂或聚脂树脂中任一种。
上述的保温层由聚胺酯发泡料构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玻璃钢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用常规方法制备母模、在母模表面制作玻璃钢母体的步骤;其中,玻璃钢母体分设为上、下两层;其上层玻璃钢母体外表面紧贴所述母模的光滑面;它还包括步骤如下:
1)在上层玻璃钢母体的内表面上铺覆一电加热层后,固化;
2)在步骤1)固化后的电加热层另一面,铺覆下层玻璃钢母体;该下层玻璃钢母体的内表面紧贴所述电加热层,固化;
3)在步骤2)固化的下层玻璃钢母体的外表面再覆着一保温层,固化后成型为所述玻璃钢模具;
步骤1)所述的电加热层,具体铺覆步骤如下:A、在该上层玻璃钢母体内表面并排且间隔平铺有若干个护套,沿护套长度方向间隔涂覆有玻璃钢树脂腻子,将护套固定于所述上层玻璃钢母体内表面;B、在每个护套内穿设电加热带,电加热带的两端长出该护套分别为10~15mm;均伸出所述护套两端;其中,由该护套一端伸出的电加热带端头均并联相接于一导线上,该导线通过与其连接的主电源线与外设配电箱内的电源相接;该护套另一端伸出的电加热带另一端,相邻两个端头两两相接,通常采用电工绝缘胶布缠绕方式连接,将相邻两个护套内的电加热带相接构成回路;然后在相邻两个装有电加热带的护套外侧的间隔处充满用于保温的填充物,固化后成型为所述电加热层。
上述的护套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铜管,相邻两个铜管护套之间的间隔为25-45mm;铜管的长度长于上、下层玻璃钢母体长度两端各2-3公分。
步骤3)中所覆着的保温层采用聚胺酯发泡料。
上述步骤1)、步骤2)、步骤3)与所述保温填充物及所述保温层的固化温度均为室温,其固化时间≥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5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