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模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5855.8 | 申请日: | 200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芬;李义全;许伟;冯永国;王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2 | 分类号: | B29C33/02;B29C3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诺孚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魏永金 |
地址: | 102101北京市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模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玻璃钢模具,包括上、下两层预成型的玻璃钢母体,其特征在于:在上、 下两层玻璃钢母体相对面之间铺设有一电加热层;在该下层玻璃钢母体的外表面还覆 有一层保温层;所述电加热层由护套、电加热带与保温填充物构成;其中,护套设有 若干个,并排且间隔平铺于所述上层玻璃钢母体内表面,每个护套内均放置有电加热 带,电加热带的长度长于所述护套;由该护套一端伸出的电加热带端头均并联相接于 一导线上,该导线通过与其连接的主电源线与外设配电箱内的电源相接;该护套另一 端伸出的电加热带另一端,相邻两个端头两两相接构成一回路;所述保温填充物充满 于相邻两个所述护套外侧的间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的两端与中间段 的若干部位通过玻璃钢树脂腻子与所述上层玻璃钢母体内表面粘接固定;所述电加热 带两端伸出所述护套两端的距离分别为1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为铜管,相邻两 个铜管护套的间隔为25-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填充物为铝粉与 树脂混合的浆状物,其中:铝粉与树脂以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所述铝粉细度 为50-200目;所述树脂为环氧树脂或聚脂树脂中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玻璃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聚胺酯 发泡料。
6.一种玻璃钢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用常规方法制备母模、在母模表面制作玻 璃钢母体的步骤;其中,玻璃钢母体分设为上、下两层;其上层玻璃钢母体外表面紧 贴所述母模的光滑面;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步骤如下:
1)在所述上层玻璃钢母体的内表面上铺覆一电加热层后,固化;
2)在步骤1)所述电加热层的上表面,铺覆所述下层玻璃钢母体;该下层玻璃钢 母体的内表面紧贴所述电加热层,固化;
3)在步骤2)固化的下层玻璃钢母体的外表面再覆着一保温层,固化后成型为所 述玻璃钢模具;
其中,步骤1)所述电加热层,具体铺覆步骤如下:A、在该上层玻璃钢母体内 表面并排且间隔平铺有若干个护套,沿护套长度方向间隔涂覆有玻璃钢树脂腻子,将 护套固定于所述上层玻璃钢母体内表面;B、在每个护套内穿设电加热带,电加热带 的两端均伸出所述护套两端;其中,电加热带的一端伸出的端头均并联相接于一导线 上,该导线通过与其连接的主电源线与外设配电箱内的电源相接;电加热带的另一端 伸出的端头两两相接,将相邻两个护套内的电加热带相接构成回路;然后在相邻两个 装有电加热带的护套外侧间隔处充满用于保温的填充物,固化后成型为所述电加热 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电加热带的两端 伸出所述护套两端的距离分别为1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护套为铜管,相 邻两个铜管护套之间的间隔为25-45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保温层为聚胺 酯发泡料。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步骤2)、步 骤3)与所述保温填充物的固化温度均为室温,其固化时间≥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58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