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方阿莫西林缓释干混悬及其制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4836.3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2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李泓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诚创康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43 | 分类号: | A61K31/43;A61K31/424;A61K9/16;A61J3/0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9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方 阿莫西林 缓释干混悬 及其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阿莫西林的缓释干混悬技术,口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背景技术
阿莫西林是一种光谱的半合成的青霉素,具有较强的穿透细菌细胞壁的能力,通过抑制细菌的糖苷酶,使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迅速形成球形体溶解死亡,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羧感染的有效药物,但阿莫西林单独使用主要适用于不产β内酰胺酶的敏感菌所致的感染。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开发并大量应用于临床,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使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增加。细菌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耐药性,其中以产生β内酰胺酶为主。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大大提高某些内酰胺酶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并扩大抗菌谱。目前应用的最广泛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克拉维酸钾,克拉维酸又成为棒酸,是细菌的天然内酰胺酶抑制剂,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抗菌作用很弱,但具有强效的光谱抑制酶的作用。与其酶发生牢固的结合使酶失活,不随抑菌剂的消除而复活,单纯使用无临床价值,常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以增强抗菌作用。
由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组成的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应用日趋普及。两药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相似,在理化性质上也相容,所以复方制剂较单方的阿莫西林的抗菌谱扩大,适应症增加,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妇科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胃肠道感染。
一般的使用方法为每日三次给药,使用剂型有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制成每日两次的缓释剂型给药肯定会合乎患者的便利性和依从性,得到稳定的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已经制备可以一日给药两次的缓释片剂,存在给药体积较大(总体积在1650mg以上),这对儿童、老年人及吞咽困难的其他患者是非常不利于服药的,患者的顺应性差,延误治疗。
缓释干混悬剂型具有的缓释剂型的特点如有效延缓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从而使血药浓度平稳,毒副作用降低,同时具有干混悬和液体制剂的有点如可分剂量服用,易于被老人和儿童接受,克服了传统的液体制剂的不良气味、维持药效时间短的缺点。总之缓释干混悬剂口感好且能延长药效,体内药效和制剂组方上具有多颗粒固体缓释制剂具备的优点。
本发明为一种复方阿莫西林缓释干混悬组合物,其制剂形式更易于儿童、老年人和吞咽片剂、胶囊有困难的患者服用,提高病人的便利性和顺应性,还能保证制剂的稳定安全有效,达到缓释长效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明显改善给药的顺应性和方便性、生物利用度高的高剂量缓释口服复方阿莫西林干混悬制组合物,以及提供这种干混悬制剂的简便的制备方法。
其中,所选择的阿莫西林为具有以下特征的化合物及盐类(如钠盐、钾盐、盐酸盐、硫酸盐、氢溴酸盐、酒石酸盐、富马酸盐等)衍生物,英文名:Amoxicillin,分子式:C16H19N3O5S·3H2O分子量:419.46化学结构式:
常用的阿莫西林盐类衍生物为阿莫西林钠盐。
其中所说到的克拉维酸为具有以下特征的化合物及其盐类(如钠盐、钾盐、盐酸盐、硫酸盐、氢溴酸盐、酒石酸盐、富马酸盐等)衍生物,英文名:Clavulanate,分子式:C8H8KNO5分子量:237.25化学结构式:
常用的克拉维酸盐类衍生物为克拉维酸钾盐。
达到本发明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干混悬剂由含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一定比例混合物的缓释微球与药学上常用的辅料制备而成:所述含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一定比例混合物的缓释微球是由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囊材组成:所述囊材为药用高分子粘性材料或高分子难溶性药用辅料。
上述的囊材是以下物质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明胶、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或丙烯酸聚合物:并且所述囊材中还加入适量润滑剂。囊材优选为丙烯酸聚合物中的丙烯酸树脂类材料,进一步优选尤利奇(Eudragit)类材料:润滑剂优选为滑石粉。
上述含有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缓释微球中,囊材与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一定比例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2至5∶1;优选为1∶1至4∶1。
上述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缓释微球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诚创康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诚创康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48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