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花粉无糖活性速溶颗粒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79478.7 | 申请日: | 2009-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2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龚平;赵有玺;卢鑫鑫;周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A23L1/076 | 分类号: | A23L1/076;A23L1/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费碧华 |
| 地址: | 10002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蜂花粉 活性 速溶 颗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花粉无糖活性速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保健 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自《本草纲目》以来,蜂花粉的全面复合型营养和神奇功效,一直受到国 人追捧,在中国民间具有广泛的药用和食用群体。近年来,在部分功能性食品 和药品不断出现安全事故的背景下,追求平衡健康、重视食疗食补以及回归天 然的科学理念再度回归。近年来,蜂花粉其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在国内外已再 次引起广泛地开展,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欧、美一些国家兴起花粉热,利用花 粉食品,提高食品业营养价值。我国也利用花粉作食品添加剂和医药保健品,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防病治病。
蜂花粉是蜜蜂从种子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过程中形成的花粉团,含有人 体所必需的蛋白质(SOD、多种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维 生素C、E、A、D、P、B1、B6)和微量元素(K、P、Fe、Cu、Mn、Mg、Ca、 Zn等等),以及对人体生理机能有特殊功效的黄酮类、核酸、天然植物激素、 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国际上其被称为“完全营养品”。具 有明显的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美容以及治疗前列腺疾病等作 用。
我国幅员辽阔,蜂花粉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油菜的栽种面积增 加,因而油菜蜂花粉是高产价廉的蜂花粉,虽然油菜蜂花粉对人体有许许多多 的益处,但其固有的腥涩气味以及一定的致敏性往往使部分消费者避而远之。
根据花粉的结构可知,成熟的花粉壁分为明显的2层,即内壁和外壁。外 壁较厚、硬而缺乏弹性,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具有抗酸、抗生物分解的特性。 外壁通常有萌发孔或沟缝,为外壁最薄弱的地方,花粉粒萌发时由此伸出花粉 壁。其外壁结构中的孢粉素具有耐酸、耐碱、耐温、耐压以及对胃酸和其他消 化系统酶非常稳定的理化特性,不少研究表明当花粉进入人体的消化道时,虽 然可以通过表面的萌发孔释放一些营养成分,但为数极少,因此为了提高花粉 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其进行特殊的破壁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花粉破壁是指花粉的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以便花粉内含营养物质的 释放、吸收和利用。它是花粉加工中的一个关键技术。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花粉破壁方法包括湿法破壁和干法破壁。湿法破壁方法 主要有:温差破壁法、机械破壁法、有机溶剂破壁法、发酵酶解破壁法等;干 法破壁主要有微波辐射破壁法和气流粉碎法。现有的破壁方法各有其优点,但 是缺点同样明显,或者处理周期长,对花粉的营养成分破坏较大;或者破壁过 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导致花粉酶活的丧失;或者工艺复杂且成本昂贵,增加产 品成本,在生产中不易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花粉活性成分速溶颗粒 的制备方法及产品,是采用复合酶酶解破壁方法进行蜂花粉破壁后与常用赋型 剂制备成颗粒。植物复合水解酶酶解蜂花粉是现今最新的工艺方法,与其它方 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简单、条件温和、容易操作、反应过程耗时短、破壁率 高等显著特点。蜂花粉经酶解后,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显著提高,所含致 敏物质被酶解分解,从而既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又提高了花粉产品 的食用安全性,提升产品品质。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蜂花粉活性成分速溶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柠檬酸缓冲溶液:将柠檬酸5.50-50.50g和柠檬酸钠14.70-60.00g溶 于150-200ml去离子水中,调整缓冲溶液的pH值为2.5-6.8,取60-120ml缓冲 溶液倒入250ml的锥形瓶中;
2.将所述缓冲溶液在灭菌锅中0.05-0.50Mpa,灭菌15-45min,取出冷却后 备用;
3.取植物复合水解酶80-400μl,将其加入到上述冷却的缓冲溶液中至溶 解,再称取经干热灭菌的蜂花粉5-45g加入到该锥形瓶中,混和均匀;
4.摇床培养:在转速120-250rpm,反应温度30-45℃,提取时间2-10h, pH2.5-6.8的条件,确保花粉酶解破壁充分;
5.反应混合液经减压过滤得提取液,测量提取液总体积,并测其总黄酮、 SOD酶活力,再取50ml冷冻干燥得到浓缩液,计算蜂花粉提取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未经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94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