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粉的连续动态还原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9416.6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1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辉;庄卫东;黄小卫;何华强;胡运生;李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8 | 分类号: | C09K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粉 连续 动态 还原 设备 方法 | ||
1.一种荧光粉连续动态还原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可密闭炉体、抽真空设备、可控非氧化性气体的产生装置、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回转窑式反应容器、连续进料装置、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和淬火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粉连续动态还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窑式反应容器为由转动机构带动转动的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反应容器,并以一端开口高于另一端开口的可调节的倾斜方式设置在可密闭炉体内,所述的回转窑反应容器从中频感应加热装置的线圈内部平行穿过,所述的连续进料装置通过管道与可密闭炉体相接,并延伸至回转窑式反应容器上端开口内,在回转窑式反应容器下端开口的下面的可密闭炉体的炉壁上设有出料口,并通过管道与淬火装置相接,所述的抽真空设备分别通过管道与连续进料装置、可密闭炉体和淬火装置相接,所述的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分别通过管道与可密闭炉体和可控非氧化性气体的产生装置相接,所述的可控非氧化性气体的产生装置通过管道与回转窑式反应容器相接,所述的可密闭炉体和连续进料装置的顶部通过管道相接,所述的可密闭炉体的顶部设有点火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密闭炉体外壁设有循环的冷却水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非氧化性气体的产生装置包括产生2个大气压~5个大气压的N2、Ar、H2、CO和CH4气源的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装置,和/或分离空气制取N2的装置、分离空气制取Ar的装置、水分解制取H2的装置、氨分解制取H2和氨分解制取N2中的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装置,以及产生和/或制取上述气体的混合和稀释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粉还原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可密闭炉体内设有可调节回转窑式反应容器的倾斜角度的传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窑式反应容器的可调节的倾斜角度的范围为0.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进料装置的上部设有可开闭的进料口,下部设有可开闭的下料口;在连续进料装置上设有震动装置,内部设有由转动机构带动的可调转速的进料传动杆,该进料传动杆位于下料口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气净化装置包括酸性气体的吸收装置、碱性气体的吸收装置、脱氧装置和脱水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淬火装置外壁设有循环的冷却水套,在该淬火装置的上部设有荧光粉收集口,通过该荧光粉收集口连接管道与可密闭炉体的炉壁上的出料口连接;在淬火装置内的与荧光粉收集口的下方的位置上设置荧光粉收集容器;在淬火装置侧面设有放气阀门,外部的一侧设有进料和出料舱门。
10.一种荧光粉的连续动态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荧光粉物料从进料装置以连续进料方式流入回转窑式反应容器进行焙烧,并采用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对所述回转窑式反应容器进行中频感应加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续动态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动态还原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续动态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抽真空设备或可控非氧化性气体的产生装置,使物料在回转窑式反应容器内的真空环境或可控非氧化性气体中进行还原焙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续动态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焙烧后的产物连续流入淬火装置内进行淬火处理,再经后处理得到荧光粉。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荧光粉连续动态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窑式反应容器的回转速度为0.5~50转/分钟。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荧光粉连续动态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1000~2000℃。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荧光粉连续动态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环境的大气压为-10Pa~200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941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