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获取计划航班四维航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8450.1 | 申请日: | 2009-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朱衍波;张军;方晶;闫然;苏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5/00 | 分类号: | G08G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地址: | 100191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获取 计划 航班 航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中交通态势预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获取计划航班四维航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空中交通态势预测依赖于四维航迹的描述,四维即航班的经度、纬度、高度和时间。四维航迹涵盖了航班从起飞、爬升、巡航再到下降、降落的全过程中关键点的位置、高度和时间。在下一代空中交通运输系统中,无论是欧洲的欧洲单一天空空中交通管理研究(Single European Sky ATMResearch,SESAR)还是美国的下一代空中交通运输系统(Next GenerationAir Transportation System,NGATS),都把航迹管理放在了核心的位置,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基于四维航迹来展开的。通过航迹模型和对应的计划、动态数据,可以计算出任意时间的航班所处的状态、并以此为核心开发各种流量管理运行程序和系统。
目前国内的空中交通运输系统中空管部门的日常运行以管制为主,而管制的工作是以雷达综合航迹输出为核心的,通过监控雷达综合航迹、保证航班之间的方位、速度和安全间隔。而在今后的发展中,空中交通运输系统中空管部门的职责中将会大幅度增加空中交通管理的内容,管理工作进行的时间范围是位于管制之前的,也就是说管理工作着眼于未来一段时间的空中交通情况,而管制工作着眼于当前时间内的空中交通情况。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通常情况下,空中交通管制(Air Traffic Control,ATC)系统只能够根据雷达对空中飞行的航班航迹有限外推30分钟,满足不了管理职责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获取计划航班四维航迹的方法,解决目前ATC系统不能满足管理职责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计划航班四维航迹的方法,包括:
获取计划航班的航班基本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航班基本数据信息,得到所述计划航班的飞行航迹和飞行状态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航班基本数据信息和飞行状态特征信息,得到所述计划航班经过的航路点的过点时间;
所述航班基本数据信息包括飞行航路信息、起飞机场、降落机场、计划起飞时间或进入国境时间,所述飞行状态特征信息包括爬升阶段水平飞行距离、下降阶段水平飞行距离、低速飞行速度和高速飞行速度,所述根据所述航班基本数据信息得到所述计划航班经过的航路点的过点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飞行航路信息,得到飞行总距离;
根据所述飞行总距离、爬升阶段水平飞行距离和下降阶段水平飞行距离,得到巡航阶段水平飞行距离;
根据所述飞行航路信息,得到所述计划航班达到所述航路点时经过的航路距离;
根据所述巡航阶段水平飞行距离、起飞机场、降落机场、计划起飞时间或进入国境时间和航路距离,还根据爬升阶段水平飞行距离、下降阶段水平飞行距离、低速飞行速度和高速飞行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得到所述航路点的过点时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得到所述计划航班的飞行航迹及得到所述计划航班经过的航路点的过点时间,即可以得到计划航班的四维航迹,为空中流量预测及空中交通管理提供基本信息。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计算方法只需要计划航班的机型、起飞时间或进入国境时间、航路等少量信息即可 预测出航班的飞行航迹,并且不受预测时间的限制,既能预测长期的航班计划也能预测近期的航班计划。为今后的ATFM(Air Traffic Flow Manage,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以及下一代空中交通运输系统提供数据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得到航班基本数据信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23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24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得到过点时间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得到过点时间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得到过点时间的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得到过点时间的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84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