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专用培养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77226.0 申请日: 2009-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1475913A 公开(公告)日: 2009-07-08
发明(设计)人: 张淑珍;吴俊江;马凤鸣;徐鹏飞;李文滨;刘丽君;陈维元;郭泰;吕慧颖;许修宏;陈晨;林蔚刚;董德建;钟鹏;魏崃;王志新;鹿文成;刘德生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12R1/845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关 畅;任凤华
地址: 150030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分离 大豆 疫霉根腐 病菌 专用 培养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专用培养基。

背景技术

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and stem rot of soybean)是由Phytophthora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侵染引起的,是危害极其严重的、最具毁灭性的世界范围的大豆病害之一,在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情况下可导致大豆绝产。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方法就是培育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品种。而掌握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毒力类型是进行抗病育种的基础、关键的工作。所以,分离获得大豆疫霉根腐病菌从而进行毒力类型的鉴定是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一向被认为是很困难的,因为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常造成大豆根腐、茎腐,如果分离技术不完善或处理不当,发病部位后期常伴生次生腐生菌和细菌、镰刀菌等。在分离过程中,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而伴生的主要杂菌生长迅速,常常覆盖疫霉并抑制它的生长,从而导致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分离困难。所以控制细菌和腐霉菌的生长尤为关键,而选择性培养基的应用是成功分离的保障。国际上常用的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有PVP、PARP和PBNIC等。王晓鸣(1998)用PBNIC(苯菌灵、五氯硝基苯、异菌脲、硫酸新霉素、氯霉素)选择性培养基进行了疫霉菌的分离。我国学者对选择性培养基的配方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李宝英(1997)用匹马霉素、氨卞青霉素、利福平、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等药剂抑制杂菌的生长来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许修宏(2002)用恶霉灵、五氯硝基苯、多菌灵、扑海因、硫酸新霉素、氯霉素等药剂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培养基。

本发明的用于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培养基是向CA培养基中添加3-羟基-5-甲基异恶唑和[6R[6α,7β(Z)]]-3-[[(1,2,5,6-四氢-2-甲基-5,6-二氧代-1,2,4-三嗪-3-基)硫代]甲基]-7-[[(2-氨基-4-噻唑基)(甲氧亚氨基)乙酰基]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二钠盐三倍半水合物得到的培养基,3-羟基-5-甲基异恶唑在所述用于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培养基中的终浓度可为0.3-0.6g/L,[6R[6α,7β(Z)]]-3-[[(1,2,5,6-四氢-2-甲基-5,6-二氧代-1,2,4-三嗪-3-基)硫代]甲基]-7-[[(2-氨基-4-噻唑基)(甲氧亚氨基)乙酰基]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二钠盐三倍半水合物在所述用于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培养基中的终浓度可为0.1-0.3g/L。

其中,所述3-羟基-5-甲基异恶唑在所述用于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优选为0.5g/L;所述[6R[6α,7β(Z)]]-3-[[(1,2,5,6-四氢-2-甲基-5,6-二氧代-1,2,4-三嗪-3-基)硫代]甲基]-7-[[(2-氨基-4-噻唑基)(甲氧亚氨基)乙酰基]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二钠盐三倍半水合物在所述用于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优选为0.2g/L。

上述任一所述用于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培养基在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方法,为病组织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染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病组织用上述任一所述用于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为保证分离效率,所述病组织最好取自病健交界处的病茎,所述病茎的长度最好小于等于4cm。

所述培养的条件可为在18-20℃温度下暗培养5-7天;所述温度优选为18℃。

所述方法中,在所述培养后,还可包括对上述病组织进行培养得到的菌进行纯化培养的步骤;所述纯化培养中所用的培养基为上述任一所述用于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培养基;所述纯化培养的条件可为18-20℃温度下暗培养5-7天;所述温度优选为18℃。

所述方法中,在所述纯化培养后,还可包括单孢分离的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未经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