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耳菌种的组织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7053.2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3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崔宝凯;杜萍;戴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12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 凡;王志刚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耳 菌种 组织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菌种分离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组织分离方法分离和纯化木耳菌种的方法,属于食用菌的菌种分离、纯化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包含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气候地带。各种各样的地形,温和、潮湿的优越条件可适合生长多种木耳,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南方是我国木耳的主要生长区域,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Underw.]和毛木耳[A.polytricha(Mont.)Sacc.]是分布最广泛,产量最高的种类。
黑木耳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是烹调高级莱肴不可缺少的佐料。黑木耳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肝糖、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药用子实体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降血糖(范亚明,1991,1993)、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是一种天然的食药兼用菌,也是世界公认的保健品。毛木耳具有与黑木耳类似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其产品质量和产量均得以提高,加之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深受广大蕈菌工作者的关注和消费者的喜爱。
黑木耳在我国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其栽培遍布20多个省(市、区),产量占世界首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是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的紧缺商品。近年来,随着山区开矿和城镇建设使木耳物种的数目日益减少甚至灭绝,对木耳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在山区发展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株优良的木耳菌株经过多年的扩大生产使用,其优良特性会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必须进行重新分离复壮,为了保证黑木耳产业的正常发展,不间断地选育优良菌种势在必行。
传统的选育菌种大多是通过组织分离方法,多用鲜耳直接分离或将干耳用水泡湿后再分离。目前也有采用干耳进行分离的,但程序繁杂,所用药品较多,条件差的地方难以做到。由于受多种药物的作用,即使分离成功,菌丝萌发和生长也很缓慢。黑木耳的耳瓣薄,并富有胶质,所以在过去的分离法中很少采用耳片组织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干耳菌种分离方法中所存在的操作复杂、成本高、菌丝分离成功率低、质量差等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用材少(包括药品),成本低,菌丝萌发快,长势强,浓密,分离成功率高的干耳组织分离方法,以解决木耳的常规分离法所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为广大制种工作者提供方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木耳菌种的组织分离方法,包括:(1)将干木耳消毒并润湿;(2)剪取耳片组织块;(3)将耳片组织块用酒精灯的火焰进行灭菌消毒;(4)将耳片组织块插入到分离培养基中进行恒温分离培养;(5)挑取新生长出的菌丝作为接种块接种至纯化培养基中进行纯化培养,即得;其中,上述各步骤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操作。
其中,所述的木耳可以是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Underw.]、毛木耳[A.polytricha(Mont.)Sacc.]或皱木耳(A.delicata(Fr.)Henn.)等胶质耳;为了达到最优的效果,最好挑选朵型大、肉质厚、无筋或少筋、颜色正、无霉、无虫害等野生或栽培的当年头茬干木耳作为分离原材料;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干木耳的消毒和润湿优选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用75%酒精棉球擦拭干木耳的表面2~3遍,并用酒精棉包住木耳耳片2~3min;将干木耳剪成耳片组织块之前,需要将其消毒并进行润湿;现有的木耳的组织分离方法中多是采用升汞进行消毒处理,升汞对周围环境有害,对木耳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用升汞消毒后需要用清水进行反复冲洗;但是干木耳如果润湿过度,将其剪成耳片组织块后,由于缺乏硬度和韧性无法将其插入到分离培养基中并将其保持竖立,这样的结果是分离成功率非常低。本发明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如果采用75%酒精棉球擦拭干木耳的表面2~3遍,这在保证消毒的效果的同时又兼有润湿的作用,再加上“用酒精棉包住木耳耳片2~3min”这一方式,可保证将木耳耳片的润湿程度控制在较为理想的状态(能将其插入到分离培养基中并保持竖立),这为后续的成功分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步骤(2)中所述的耳片组织块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剪取得到:将耳片四周边缘去掉,剪取远离耳基没有筋的平坦部位;因为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远离耳基没有筋的平坦部位的耳片,相对来说,一是杂菌污染少,容易彻底消毒,二是该部位的活力相对来说较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0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