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5454.4 | 申请日: | 200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军;郭全贵;宋进仁;刘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532 | 分类号: | C04B35/532;C04B35/645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毅 |
地址: | 03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利用等静压成型技术来制备石墨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与一般石墨材料相比,细颗粒石墨材料因具有高机械强度、低气 孔率和优异的表面精细加工等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在诸多苛刻的工 作环境中。细颗粒石墨材料通常的制备工艺是采用煅烧焦作为骨料 炭、煤沥青作为粘结剂,经机械混合后成型、炭化和石墨化热处理制 得。在成型过程中时,无论采用模压或挤压成型方式,都会使焦炭颗 粒产生一定程度的取向排列,从而使最终石墨制品呈各向异性;此外, 由于受摩擦力的作用,成型过程中压力的传递逐渐降低,导致成型坯 体体积密度不均匀的缺陷。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在诸多 特殊应用领域,如生长单晶硅的坩埚、电火花加工、连续铸造结晶器、 高温耐腐蚀容器和核反应堆等,除了要求所用石墨材料的颗粒度细微 化之外,对其性能的各向同性度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各向同性细颗粒石墨材料由于制备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目前 主要依赖进口。国外主要利用二次焦工艺并结合等静压成型技术来进 行各向同性细颗粒石墨材料的制备。这种方法是先将填料炭破碎成 20μm左右的细粉,然后与一定比例的粘结剂沥青进行混捏,轧片后 进行炭化处理,即形成以超细粉固体原料为结构单位且微粒镶嵌结构 的各向同性焦炭;该焦炭颗粒磨成20-100μm后,与粘结剂进行二次 混捏后制成压粉,然后利用等静压进行成型,经焙烧、浸渍和石墨化 处理后获得各向同性细颗粒石墨。近年来,人们也采用中间相小球体 或中间相碳微球(MCMB)作为原料来制备高密高强各向同性细颗粒石 墨材料,其工艺步骤是首先将沥青经350-500℃加热处理生成在光学 上呈各向同性的中间相小球体,然后通过溶剂抽提将其分离出来,最 后经压型、烧结来制得。但中间相小球体从沥青中抽提工艺复杂,不 仅生产成本高(日本特开平,3-60415),而且焙烧成品率较低,尤 其是对于大规格的制品,烧结十分困难,短时间内大量生产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而且成品率高的各向同性 细颗粒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煅烧焦破碎到20μm以下后,与软化点为90-120℃, 残碳率为48-55wt%粘结剂煤沥青按煅烧焦的含量为50-70wt%,粘结 剂的含量为30-50wt%,于100-150℃温度下混捏1-3h,然后在 120-150℃温度下轧片,轧片的厚度在1mm以下;
(2)将上述制成的轧片破碎到2mm以下的颗粒后进行挤压成型, 其中挤压温度为130-180℃,挤压压力为50-100kg/cm2,得到坯体;
(3)将挤压成型后的坯体在600-900℃下热处理2-4h,冷却后破 碎至50-150μm以下,制成二次焦骨料炭,然后将65-75wt%的二次 焦骨料炭与25-35wt%的软化点为90-120℃,残碳率为48-55wt%粘 结剂煤沥青,于100-150℃温度下混捏1-3h,并在120-150℃温度下 轧片,轧片的厚度在1mm以下,冷却后破碎至100μm以下后制成压 粉;
(4)压粉先在6-12MPa下预模压型,然后在180-300MPa下等静压 成型,成型坯体以3-6℃/h的升温速率至800-900℃,得到炭制品;
(5)然后对炭制品进行浸渍处理,其中浸渍剂为中温煤沥青,浸 渍温度为250-300℃,浸渍压力为1-2.5MPa,浸渍时间3-5h;
(6)浸渍完毕后以5-10℃/h的升温速率至1200-1350℃,最后进 行石墨化处理,石墨化温度为2400-2600℃,并在最高温度下恒温 1-2h,自然冷却到100℃以下后出炉,完成材料的制备。
利用上述二次焦作为骨料炭制备细颗粒石墨材料,有利于缓解骨 料炭和粘结剂之间的体积收缩差异,提高骨料与粘结剂间的界面结合 强度;而且由于采用高压条件来焦化,可促使粘结剂组份渗入骨料内 孔,使该焦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和强度,对改善材料的最终机械性能 有很大的作用。另外,由于骨料焦表面包覆的生焦有效地增加了骨料 焦与粘结剂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收缩同步性,使该类材料的在焙烧过程 中不仅成品率高,且适用于大规格尺寸制品的生产。
本发明所说的煅烧焦其煅烧温度都在1200-1300℃,否则将造成 材料组织中的孔径变大,这将降低制品的机械强度和体积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54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尺校准台
- 下一篇: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装置以及无线电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