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化纳米碳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71217.0 | 申请日: | 2009-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 发明(设计)人: | 付宏刚;王宝丽;王蕾;田春贵;王瑞红;田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单 军 |
| 地址: | 150001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碳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材料兼有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三者某些特殊性能于一身,以其独特的性质和丰富的形态在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碳材料科学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1985年富勒烯和1991年碳纳米管的发现,为碳材料科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并引发了对碳纳米材料的研究热潮,众多的研究集中在这两种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以及性质研究方面。几乎与此同时,一些结构新颖的纳米碳,由于其特殊的形貌和奇异的性质而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如:电弧放电所产生的碳灰中多面体石墨微粒转变成准球状的同心壳层-洋葱状富勒烯。最近,一些其它新颖结构的纳米碳也被合成和报道,如二维结构的碳纳米层(CNS)。随后的研究表明采用热处理或者化学还原氧化的石墨、电弧放电等手段也可以获得石墨片层结构、中空笼状碳纳米粒子、圆锥形的碳纳米结构、喇叭状碳纳米结构、碳纳米吸管、碳微米树阵列、多面体石墨晶体等结构,上述纳米-微米结构的碳粒子的成功制备以及其性能研究大大丰富了碳材料科学的研究内涵。但是,以上提到的这些新颖结构的碳材料大多是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作为反应的副产物无法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类型及反应参数来控制其形貌,且产率低、纯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石墨化纳米碳的产率低、纯度低和形貌不可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石墨化纳米碳的制备方法。
石墨化纳米碳按以下步骤制备:一、碳源与金属离子配位:将碳源与金属催化剂溶液混合,搅拌12~24h,然后超声处理30~120min,向混合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溶液,继续搅拌1~3h;二、配合物固化:将步骤一制备的混合溶液在20~100℃条件下真空干燥2~24h,然后冷却至室温;三、热处理:以5~20℃/min速率升温至400~1100℃,再在气流量为60~250ml/min、温度为400~1100℃的条件下,对步骤二的产物热处理0.5~6h;四、活化处理:对步骤三的产物进行物理活化或化学活化处理,即得石墨化纳米碳;其中步骤一中金属催化剂溶液中的溶质与碳源的重量比为0.025~0.05∶2.5,碳源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溶质的重量比为10~50∶1,金属催化剂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25~0.3mol/L,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015~0045mol/L。
本发明制得的石墨化纳米碳的产率为90.7%~98.4%,纯度为93.8%~98.1%;本发明方法通过改变聚合物和金属催化剂的含量和类型及反应参数,即可有效控制获得石墨化碳纳米囊、石墨化碳纳米片、石墨化碳纳米卷、石墨化碳纳米墙、石墨化碳纳米线、石墨化碳纳米棒、石墨化碳纳米带及石墨化碳纳米树等产品。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制得产物的拉曼图谱,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五十九制得产物的低倍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五十九制得产物的高分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石墨化纳米碳按以下步骤制备:一、碳源与金属离子配位:将碳源与金属催化剂溶液混合,搅拌12~24h,然后超声处理30~120min,向混合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溶液,继续搅拌1~3h;二、配合物固化:将步骤一制备的混合溶液在20~100℃条件下真空干燥2~24h,然后冷却至室温;三、热处理:以5~20℃/min速率升温至400~1100℃,再在气流量为60~250ml/min、温度为600~1100℃的条件下,对步骤二的产物热处理0.5~6h;四、活化处理:对步骤三的产物进行物理活化或化学活化处理,即得石墨化纳米碳;其中步骤一中金属催化剂溶液中的溶质与碳源的重量比为0.025~0.05∶2.5,碳源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溶质的重量比为10~50∶1,金属催化剂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25~0.3mol/L,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015~0045mol/L。
本实施方式制得的石墨化纳米碳的拉曼谱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可以 看出,经600℃~1100℃的处理的样品,出现明显的石墨的拉曼振动峰。
本实施例所得的石墨化纳米碳拉曼峰面积及面积比值如表1所示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2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