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71135.6 | 申请日: | 2009-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9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伟;申宏旺;夏雪林;刘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9/265 | 分类号: | A61K39/265;A61P3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传染性 气管炎 疫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兽用生物制品技术领域。
发明背景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引起牛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鼻炎、窦炎和上呼吸道炎症为特征。还可引起母牛生殖系统损害、出现流产和死胎,以及发生肠炎和小牛脑炎,有时发生眼结膜炎和角膜炎,对奶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使役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急性的IBR呼吸道感染可继发牛致命性细菌性肺炎,是造成养牛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奶牛数量的迅速增长,牛群中流产病例增多,而且有些病例布鲁氏菌病检查为阴性,有的还出现生殖器疱疹。这些症状提示牛群中存在IBR,牛群中假如存在IBR的潜伏感染,则很难将其根除,将对养牛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旦感染IBRV,病毒可潜伏于三叉神经节或荐神经节造成潜伏感染或散毒,病牛可终身带毒,给本病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
由于畜牧业的集约化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养牛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牛的数量也迅猛增加,但由于某些重大传染病不能根治,如牛呼吸道病毒群,包括牛疱疹病毒-I型(BHV-1)、牛副流感病毒(BPIV3)、牛呼吸道综合症病毒(BRS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等,其流行和危害有增无减,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世界贸易组织对进出口的牛及其制品具有严格地检疫政策,以控制牛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的动植物检疫法中也明确规定,凡进出口的牛及制品必须进行IBRV的检测。因此,尽快启动牛的重大疾病的根除和控制计划势在必行,用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措施。
美国及欧洲很多国家通过疫苗免疫接种,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但也存在免疫效果差、抗体阳性率低及活疫苗散毒等问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落后,未见疫苗研制成功报告。本发明通过无菌采集IBR流产胎牛的肝、脾、心、肾、胎盘、肺病料,接种犊牛睾丸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且对所分离病毒进行血清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理化特性鉴定,确定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并将其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结果证明,2头份剂量即可使免疫牛抗体阳性率达到100%,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且灭活疫苗不存在散毒的危险,可以用来预防控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地方性流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填补了我国该方面研究的空白。同时,本发明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地区性流行的疫苗预防控制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简称IBRV,系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地区分离鉴定。
上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所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对乙醚、氯仿和胰蛋白酶敏感;不耐酸碱,用0.1mol/L NaOH和0.1mol/L HCl溶液将病毒液分别调到pH3,pH9和pH11,37℃作用1h,即可将病毒灭活;可被IBRV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抗体滴度为2-7.9;TCID50值为10-6.65/100μl,10-3.35/20μl。
上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所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可以用IBRV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出339bp的gB基因的高保守区序列,所述的IBRV特异性引物序列为:
PB1:5′-GGC TCT ACC GCA CGG GCA CCT CT-3′;
PB2:5′-GCG GCT CTC GTC TCG CAG CAT TT-3′。
一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