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8099.8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0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山;王静;王树勋;赵瑾;姜天翔;邱金泉;张秀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天津伊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念冬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澄清 池扰流 构造 及其 | ||
1.一种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包括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构 造(1)由可安装在澄清池之第一反应室内的第一扰流单元(11)和可安装在 澄清池之第二反应室内的第二扰流单元(12)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 流单元(11)由预设层数的第一扰流板(110)构成,所述第二扰流单元(12) 由预设层数层第二扰流板(120)构成,各层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b;各 层第一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3/4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流板、第二扰流板均分布设置镂空方网格,形成不同目数的 网筛构造;该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分别按预设组合方式设置目数,第一 扰流板镂空方网格的网眼尺寸依照澄清池内海水流向设置为从小到大顺序排 列;第二扰流板镂空方网格的网眼尺寸也依照澄清池内海水流向设置为从小 到大顺序排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 流单元(11)由3层第一扰流板(110)构成,各层第一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 600mm,所述第一扰流板具有50mm×50mm的镂空方网格;该3层第一扰流板 设置为相同构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 流单元(12)由2层第二扰流板(120)构成,各层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 800mm;所述第二扰流板具有100mm×100mm的镂空方网格;该2层第二扰流 板设置为相同构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 流单元与搅拌浆浆端(51)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所述第二扰流单元与第二 反应室的底板(7)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 流单元与第二反应室的底板(7)之间留有的间距略大于或略小于或等于第二 扰流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扰流单元与搅拌浆浆端(51)之间留有预设的 间距略大于或略小于或等于第一扰流板之间的间距。
8.一种具有上述1-7之一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包括具有第一反应室 (104)、第二反应室(105)的池本体(10)和搅拌浆(5),其特征在于:扰 流构造(1)由第一扰流单元(11)和第二扰流单元(12)组成,所述第一扰 流单元安装在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内;所述第二扰流单元安装在澄清池的第 二反应室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水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板(110) 由具有a×a的镂空方网格的网格板(1102)和固定该网格板的架体(1101) 构成;所述第二扰流板(120)由具有2a×2a的镂空方网格的网格板和固定 该网格板的架体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水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扰流板上的各镂空方 网格之间的间距均等,该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25mm;格板由工程塑料制成, 架体采用不锈钢或工程塑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809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品中颗粒物的聚结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固相萃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