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58879.4 申请日: 2009-04-09
公开(公告)号: CN101856409A 公开(公告)日: 2010-10-13
发明(设计)人: 杨明;陈红;王达宾;朱卫丰;王森;陈丽华;吴德智;管咏梅;高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中医学院
主分类号: A61K36/75 分类号: A61K36/75;A61P17/04;A61K31/045
代理公司: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李高峡
地址: 330004 江***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皮肤 瘙痒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组合物,属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瘙痒病,现代医学又称“瘙痒病”或“瘙痒症”,是指仅有皮肤痒感而无显著的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有全身性和局限性之分,将之归于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中。

关于皮肤瘙痒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案,中西医各不相同,西医认为,瘙痒和疼痛一样是由表皮及表皮-真皮交界处非特异性游离神经末梢来担任,正常情况下瘙痒和疼痛通常沿着相同的神经元传递,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同而导致感觉明显不同。实际上痒觉受中枢调节,这种调节是通过位于脊盆背角胶状质中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回路,以及阿片样系统实现的。炎性介质在瘙痒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组胺、激肽和蛋白酶是引起瘙痒的最常见的化学介质。有学者认为组胺尤其重要,研究发现,组胺真皮内注射即可引起瘙痒,5-羟色胺真皮内注射引起瘙痒的程度较组胺弱得多。神经肽使皮肤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但神经肽是否和临床瘙痒有关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前列腺素可增强注射组胺(和5-羟色胺)引起的瘙痒,但本身为弱致痒原。淋巴因子和瘙痒发病机理可能有关。已有证据说明,鸦片样肽可能与瘙痒的中枢传递有关。临床上的抗组胺类药物进入机体与组胺竞争受体,减少神经末梢的刺激,减轻变态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瘙痒症状,因此西医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了抗组胺类药物,镇静安定药物,止痒药,维生素C,E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来治疗,有以下几个品种:西替利嗪,扑尔敏,氯氟舒松,噻庚啶,氯马斯汀,雷尼替叮,咪唑斯汀,苯海拉明,息斯敏,异丙嗪,派瑞松,皮炎平,皿治林。其优点是见效快,能快速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但因是化学药物,所以对皮肤伤害较大,并且病情常有反复。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皮肤虽在外在表,但与内脏病变关系密切,若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可反映到体表而致皮肤病变发生,产生瘙痒等症状。中医认为皮肤病发生瘙痒的原因是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肤间气血不和所致,或由于血虚风燥,阴血不足,肌肤失于濡养而成。根据辨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风寒型、风热型、湿型、血热型、虫型、血虚型、血瘀型、气虚型、寒型、火毒型。除了根据上述分类辨证论治之外,临床还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高压氧综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中药熏蒸疗法等来治疗;与西药相比,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辩证灵活、治法多样、疗效客观、毒副作用少的优点,尤其对于病程缠绵反复者,疗效独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医学院,未经江西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8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