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58118.9 | 申请日: | 2009-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2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晟;程从;李帮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C08J5/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吕建平 |
| 地址: | 61020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 分子 聚合物 包结物 增强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线性聚合物或支链聚合物构成的聚合物层和环状分子套串于聚合物部分链节上所形成的包结物层通过层层复合堆积组成,所述聚合物层和包结物层的复合堆积是通过氢键和/或静电力作为成膜的驱动力而形成层层自组装膜,其中作为客体分子的聚合物其分子量为3,000-5,000,000,作为包结主体的环状分子其分子量为100-10,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聚合物为均聚物、共聚物、不同共聚物的共混物、不同均聚物的共混物或共聚物与均聚物的共混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均聚物为选自聚丙烯酸、壳聚糖、聚赖氨酸和尼龙6中的一种,所说的共聚物为选自聚丙烯酸-海藻酸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乳酸共聚物、聚谷氨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丙烯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和魔芋多糖-聚乙二醇共聚物中的一种,所说的不同均聚物的共混物为聚谷氨酸与吡啶基聚乙二醇共混物,所说的共聚物与均聚物的共混物为聚丙烯酸-尼龙6共聚物的共混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作为包结主体的环状分子为含有中空内孔的环糊精、冠醚、葫芦脲或环芳烃。
5.制备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合物组分和环状分子组分分别溶于溶剂制备成溶液,其中聚合物在溶剂中的重量浓度为0.01-70%,环状分子在溶剂中的重量浓度为0.01-70%;
(2)将基底材料交替浸入由聚合物组分及环状分子组分配制的溶液中,静置不少于10分钟,取出清洗除去多余的附着物,循环以上过程就可以得到多层膜体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溶剂中聚合物的重量浓度为0.2-20%,环状分子溶剂中环状分子的重量浓度为0.2-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底材料交替浸入由聚合物组分及环状分子组分配制的溶液中进行自组装的温度控制在溶剂的熔点与溶剂的沸点之间,浸入溶液进行自组装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剂为选自水、四氢呋喃、吡咯烷酮、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油酸、醋酸、二氧六环和氯仿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基底材料为聚合物、玻璃、云母或金属。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以环状分子与聚合物的包结物增强的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附着于基底材料上的多层膜体系用溶剂将基底材料洗脱,进一步制备得到自支撑多层复合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11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