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酸键接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3384.2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郎美东;李家诗;张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48 | 分类号: | A61K47/48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淑章 |
地址: | 20023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酸 内酯 类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ε-己内酯类聚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叶酸键接的可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
背景技术
ε-己内酯聚合物(PCL),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是良好的药物控释载体。然由于其主链上缺乏反应性侧基官能团,增加了对聚合物链进行修饰(如靶向因子等)的困难性。因此,对PCL的功能化改性和修饰势在必行。
为满足不同的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功能化方法。如Mikael T.(Macromolecules.2000,33:4619-46)、Lang M D(J Polym Sci Polym Chem.2001,39:4214-4226)等合成了含有保护了的官能化取代基的己内酯的单体,开环聚合并脱去保护从而得到侧基反应官能团;Rieger J等(.Chem Commun.2005,274-276)通过Michael加成方法在PCL的羰基α-位上直接引入官能团。
叶酸(folate,FA)是一组化学结构相似、生化特征相近的化合物的统称,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和一个或多个谷氨酸结合而成。现已证实在肿瘤、关节炎部位有高表达的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因此FA作为一种靶向试剂被广泛应用。
鉴于此,如能实现FA与PCL的结合,将拓宽PCL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叶酸键接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且在所说的叶酸键接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中,叶酸含量可控。
本发明所说的叶酸键接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其首先由4-羰基-ε-己内酯和ε-己内酯经共聚得数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的共聚物;然后将所得共聚物依次经还原反应、与内酸酐酯化反应和与氨基化叶酸接枝反应后获得。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数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的共聚物的还原产物与内酸酐按摩尔为1∶(1~5)进行酯化反应;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氨基化叶酸与数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的共聚物的还原产物与内酸酐酯化反应的产物按质量比为1∶(1~30)进行接枝反应;
在本发明又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推荐使用的内酸酐为马来酸酐或琥珀酸酐。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所说的4-羰基-ε-己内酯,其具有式A所示结构;所说的ε-己内酯,其具有式B所示结构;所说的氨基化叶酸,其具有式D所示结构。
所说的4-羰基-ε-己内酯(式A所示化合物)由1,4-环己二酮经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制得;
所说的氨基化叶酸(式D所示化合物),由叶酸(式E所示化合物)与Boc单保护二胺(式F所示化合物)经酰胺化反应获得式G所示化合物、再经三氟乙酸(TFA)脱保护后获得。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n=2~6的整数,DCC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以内酸酐为马来酸酐(式C所示化合物)为例,制备本发明所述的叶酸键接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氨基化叶酸的制备:
将式E所示化合物、式F所示化合物、脱水剂、催化剂和无水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置于反应器中,在有惰性气体存在条件下及15℃~30℃反应10小时~20小时,将所得到的产物溶于TFA中,并在15℃~30℃状态下保持1小时~2小时,得氨基化叶酸;
其中式E所示化合物与式F所示化合物按摩尔比为(1~5)∶1。
(2)侧基官能团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的制备:
(2-1)ε-己内酯共聚合物的制备
将4-羰基-ε-己内酯(式A所示化合物)与ε-己内酯(式B所示化合物)按摩尔比1∶(1~10)混合后加入聚合反应器中,以全部单体摩尔数的0.05%(摩尔百分数)~1.0%(摩尔百分数)的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干燥的甲苯为溶剂,60℃~90℃下反应20小时~30小时后得到ε-己内酯共聚合物。
(2-2)ε-己内酯共聚合物的还原
将由步骤(2-1)所制得的ε-己内酯共聚合物、还原剂(如硼氢化钠等)和由C1~C3的卤代烷(如二氯甲烷等)与无水乙醇组成的混合溶剂置于反应器中,于20℃~30℃状态下保持至少0.5小时,得到ε-己内酯共聚物的还原产物;
(2-3)与内酸酐酯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33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