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截式双线分列转动型公交电车受电杆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3302.4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程晓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22 | 分类号: | B60L5/22;B60L5/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截式 双线 分列 转动 公交 电车 电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交通运输技术领域的充电式公交车辆的受电装置,特别是一种横侧向受电的两截式双线分列转动型公交电车受电杆。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领域采用超级电容蓄能的公交电车或无轨电车已进入商业运行或试运行,其车载较少量的超级电容器,因此车辆自重较轻、行驶灵便快速,只需利用到达终点站和某些中间停靠站停车时的短时快速补充充电,即可在全运营线路上不中断的行驶。由于该技术可以大部取消公交线路沿途的原有无轨电车架空供电接触线网或馈电线网,仅仅在终点站和某些中间停靠站的站区行驶道路上方留存一段充电专用的接触线网,使无轨电车脱离了传统形式的架空供电接触线网以及车顶集电杆和集电滑履的行驶约束,因此不会发生行驶中集电滑履跳离导线并导致断线断电停驶、交通阻塞等事故,也因为没有架空供电接触线网的存在而使城市大街上空景观美化,同时又能体现无轨电车行驶低噪音、无排放污染、起动及上坡快的特点。
经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03142212.8,名称为:双线受电弓式无轨电车集电杆,该发明专利自述为“包括:底架、集电杆、升弓弹簧、平衡杆、弓头座横杆、气缸、弓顶横杆、弓顶导电滑板、绝缘座、绝缘棒、弓头弹簧;底架、集电杆、平衡杆、弓头座横杆四者之间构成了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弓顶导电滑板在中部由绝缘棒隔断形成双受电体并通过绝缘座支承固定在弓顶横杆上,弓顶横杆与弓头座横杆在中部活动连接,两端通过弓头弹簧联接,当底架上的气缸和升弓弹簧使下臂杆摆动时,托平弓顶导电滑板升降。本发明车辆线网约束少、弓网接触性能好、受流稳定功率大、工作安全可靠、可随电车行驶中出入网”。该发明虽然采用电车车顶可升降的双线受电弓式集电杆受电方式,其自动升降双线对线入网约束少,能够用于站区充电式无轨电车的双线受电、充电;但是从其技术“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和“当底架上的气缸和升弓弹簧使下臂杆摆动时,托平弓顶导电滑板升降”,以及“可随电车行驶中出入网”可知,该无轨电车集电杆工作时做升降运动,其弓顶导电滑板是从架空的站区车辆行驶道路上方的专用充电馈电线网受电,由于这一馈电电源触线的存在,无论其是通过街边人行道的电杆上引出还是通过街边公交候车站的站棚上引出,仍然对其它超高车辆如某些工程车辆和特种运输车辆的行驶造成约束,而且充电式无轨电车候车站的站区因此不够美观;并且,集电杆、平衡杆、弓头座横杆等构成了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使得集电杆的形式和结构复杂,因此该类技术存在缺陷,应用范围依然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从候车站区车辆行驶道路上方的馈电线受电之不足,提供一种两截式双线分列转动型公交电车受电杆,以其横侧向从公交电车候车站站棚上方的馈电线受电方式,彻底取消车辆行驶道路上方和站区道路上方的馈电线网及其限制,而同样能够满足站区充电式公交电车或无轨电车进站升弓入网受流快速充电、离站降弓的要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底座、升弓驱动装置、导电弓体、绝缘体、弓头支撑杆、弓头副杆、副杆连接支撑器,本受电杆设置于公交电车的车顶上或者公交电车候车站的站棚顶上,升弓驱动装置对应位于公交电车的车顶上或者公交电车候车站的站棚上,升弓驱动装置或者位于底架上,升弓驱动装置或者与底座合为一体,升弓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弓头支撑杆,弓头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铰接或者与升弓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固定,弓头副杆与弓头支撑杆的另一端亦即上端铰接,一个或数个副杆连接支撑器两端分别铰接或连接弓头支撑杆和弓头副杆,以支撑弓头副杆并约束其相对弓头支撑杆的转动运动,两根或两组导电弓体通过绝缘体分别支承在弓头支撑杆和弓头副杆上,互相绝缘形成双受电体,导电弓体另电气联接公交电车的车载蓄电控制装置或/和充电装置,或者导电弓体另电气联接供电端电源或/和充电装置,弓头支撑杆连同弓头副杆在升弓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在垂直于公交电车行驶方向的横侧向平面内转动升降,弓头副杆也可绕铰接端在同一平面内摆动,使两根或两组导电弓体从而能够分别靠向并紧密接触位于公交电车候车站的站棚上方或者公交电车车顶上的双馈电导线或双导线受电。
所述的升弓驱动装置可以是气缸或者电机及齿轮减速箱的组合或者电动推杆。
所述的副杆连接支撑器可以是气缸或/和螺旋拉簧或/和装有螺旋压簧的阻尼筒。
所述的两根或两组导电弓体各自的长度均小于其安装位置的中心连线之距离,从而保证在公交电车停车位置不正的情况下,两根或两组导电弓体中同一极性体不会同时接触双馈电导线或双导线而造成电气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33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