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柴油副产粗甘油的精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9830.2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勇;宁春利;张春雷;邵敬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1/22 | 分类号: | C07C31/22;C07C29/76;C07C29/8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应云平;唐孝先 |
地址: | 200137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柴油 副产粗 甘油 精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粗甘油的精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甘油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品,在涂料、造纸、纺织、食品、制 药、烟草、化妆品等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主要用作赋形剂、保湿剂、 平滑剂、甜味剂、增稠剂、防冻剂、乳化剂等。甘油传统的来源主要 是油脂皂化副产和淀粉发酵,但目前甘油的主要来源发生了很大变 化,原因是世界范围内生物柴油的蓬勃发展。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油 料植物和动物油脂为生物柴油的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每生产9吨生 物柴油就会副产约1吨的粗甘油。与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有良好 的使用性能和环境友好性,因而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生物甘 油来源于可再生性资源,符合绿色化学和当前环境现状的要求。在大 量生产生物柴油的同时,如果其副产的甘油得到有效利用,将带来更 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比较杂,如植物油料、动物油脂、废弃 食用油等,导致其副产的粗甘油组成复杂且变化较大,这种甘油不论 是直接使用还是作为化工原料都需要进一步精制才能满足要求。专利 CN1915948A中描述了一种粗甘油精制方法,即“溶剂结晶+减压精 馏”法,首先蒸发回收粗甘油中的甲醇,再用酸将粗甘油中和至溶液 呈偏酸性,分层后对甘油层进行脱水,再加入乙醇使盐结晶析出,最 后进行分子蒸馏得到甘油产品。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粗甘油中和后难以 分层(粗甘油粘度大),工艺路线较长,增加了分离精制的能耗。专 利CN1158836A采用一种离子交换法结合精馏的方法进行发酵粗甘 油精制,需要在较高温度下精馏甘油,能耗高,甘油产品纯度较低, 只有98.5%。专利CN1915948A和CN101066907A采用减压精馏法进行 生物柴油副产粗甘油的精制,在粗甘油中加入有机溶剂使盐析出,再 经过高温蒸馏后得到甘油产品,此法另外加入了溶剂,增加了分离的 能耗,且高温下甘油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杂质,从而降低了 甘油的收率。专利CN101070269A和CN1931809A采用分子蒸馏的方 法进行生物柴油副产粗甘油的精制,分子蒸馏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粗甘油 的精制方法,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甘油产品的纯度和收率高,为生 物柴油副产粗甘油的精制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 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物柴油副产粗甘油的精制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的粗甘油 是植物油、动物油或两者的混合物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过程 中所生成的副产物,首先在副产物中加入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 换树脂,经离子交换,除去原料中含有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再通过脱 甲醇塔和脱水塔两步蒸馏分别除去甲醇和水,然后经活性炭或活性白 土脱色处理后除去微量有色杂质,得到高纯度甘油产品。
本发明中所述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为氢型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 树脂,所述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为氨型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离 子交换时间为0.5~8小时,离子交换温度为10~50℃。
本发明中的脱甲醇塔操作条件为:常压、塔釜温度105~140℃、 回流比为0.5~3。
本发明中的脱水塔的操作条件为压力5~10kPa、塔釜温度 120~150℃、回流比为0.2~2。
本发明中所述脱色处理过程中活性炭或活性白土的用量为粗甘 油质量的0.5~20%,接触时间为0.5~20小时。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能耗低。本发明在离子交换过程中无需额外加入稀释剂, 粗甘油中所含有的甲醇和水即可降低粗甘油的粘度,使离子交换顺利 进行;另外,无需对高沸点的甘油进行蒸馏,因此,可降低精制能耗。
(2)工艺简单。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所需设备少,易操作。
(3)甘油产品纯度和收率高。产品纯度可以达到99.5%以上, 色度小于10,甘油收率大于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以具体的实施例来加以说明,但本发明内容不局限于这 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磷酸奥司他韦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氧化铝基连续纤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