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台风水灾智能预警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9327.7 | 申请日: | 2009-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胡亦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
| 主分类号: | G01W1/10 | 分类号: | G01W1/10;G01C13/00;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 地址: | 20120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历史数据 台风 水灾 智能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台风水灾预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台风水灾智能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台风这种自然灾害给沿海城市带来了不少麻烦。然而上海面朝东海、背靠太湖,北挟长江口、南濒杭州湾,属于长江和太湖流域下游的典型平原感潮河网地区。上海的地理位置特殊,从而经常会引起“三碰头”或是“四碰头”的情况发生。目前,对于台风的增水预报主要还是以人工经验预报为主,由于人为因素过高,使得预报的精度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台风水灾智能预警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台风水灾智能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历史数据、预测数据以及GIS底图数据的数据库系统、神经网络预测服务器、WEBGIS图形显示系统以及WEB服务器,所述的神经网络预测服务器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预测数据,并存入数据库系统,所述的WEBGIS图形显示系统以图形方式显示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并通过WEB服务器发布,所述的WEB服务器接收用户客户端的预测请求数据,并以WEB形式将相应预测结果展示给用户。
所述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历史台风及水情数据数据库、台风及风暴潮预测数据数据库,以及GIS底图数据数据库;
所述的历史台风及水情数据数据库包括存储台风实测和预报数据、存储来自水文部门的天文潮位数据、存储来自水文部门的实测水情数据以及存储台风名称数据;
所述的台风及风暴潮预测数据数据库包括存储每次台风期间的水情数据和预报数据以及存储每次台风期间对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台风路径的预报数据;
所述的GIS底图数据数据库包括基础电子底图数据以及遥感影像数据。
所述的神经网络预测服务器为基于Matlab的神经网络预测服务器,该服务器通过CGI扩展与WEB服务器连接。
所述的WEBGIS图形显示系统以图形方式显示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包括台风多路径显示、台风专题图显示以及数据显示;
所述的台风多路径显示由WEBGIS图形显示系统访问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生成台风的路径;
所述的台风专题图显示为将热带气旋按近中心地面最大风力划分为六个等级,各等级以不同的颜色表示;
所述的数据显示为以表格形式显示台风数据和水情数据。
所述的WEBGIS图形显示系统采用美国ESRI的ArcIMS系统。
所述的WEB服务器通过JavaScript以及HTML语言为用户提供数据展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预测精度高,能直观地显示当前及预报风暴潮信息,同时也能作为预报员在预报风暴潮时的辅助决策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为台风路径专题截屏示意图;
图3为0813森拉克台风期间的黄浦公园水文站的水情信息截屏示意图;
图4为以网页形式进行台风信息输入的提交页面截屏示意图;
图5为以表格形式显示历史预报结果截屏示意图;
图6为单日潮位曲线显示截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台风水灾智能预警系统,包括用于存储历史数据、预测数据以及GIS底图数据的数据库系统1、神经网络预测服务器2、WEBGIS图形显示系统3以及WEB服务器4,所述的神经网络预测服务器2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预测数据,并存入数据库系统1,所述的WEBGIS图形显示系统3以图形方式显示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并通过WEB服务器4发布,所述的WEB服务器4接收用户客户端的预测请求数据,并以WEB形式将相应预测结果展示给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动型连续可变的气门升程装置
- 下一篇:制造热结构复合材料部件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