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9286.1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6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炜;廖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7/105;H01L21/761;H01L23/6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屈蘅;李时云 |
地址: | 2012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N-Mental-Oxide-Semiconductor)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器件关键尺寸的降低,集成电路集成度及复杂度随之增加,集成电路中静电释放(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保护电路的设计难度也日益增加,其中ESD保护电路用于防止集成电路受到大电流的冲击而损坏。目前业界常用多晶硅栅(Poly)很长的NMOS作为ESD保护器件构成ESD保护电路。
图1为现有作为ESD保护器件的NMOS部分结构示意图,结合该图可知,由于该NMOS 10的Poly很长,因此基于节约其所在集成电路的面积等考虑,目前在制作该NMOS 10时,通常是制作多个Poly较短的子NMOS 11,然后将所述多个子NMOS 11的Poly 12连接起来(连接未示出),从而制作出所述Poly很长的NMOS 10。通常情况下,各个Poly 12的长度相等。
但在采用上述NMOS器件作为ESD保护器件时,发现至少存在如下缺陷:由于为实现ESD保护,NMOS 10中各个子NMOS 11漏极(drain)15上接触孔(Drain Contact)与Poly 12的距离d通常设计得较大,常大于有源区13与P型衬底14之间的距离a,即a<d,因此在该NMOS 10作为ESD保护器件而有大电流冲击drain 15时,将可能使得drain 15与p型衬底14之间有电流形成,导致该NMOS 10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N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以提高NMOS作为ESD保护器件的有效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NMOS器件,该NMOS用作ESD保护器件,包含漏极,且位于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含于P型衬底内;在所述P型衬底内,还设置有环绕所述有源区的N型隔离墙。
可选的,所述隔离墙的俯视图为矩形或正方形,且所述隔离墙俯视图的各边分别与有源区俯视图的各边平行;
可选的,所述隔离墙与该NMOS漏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隔离墙及漏极连接的连接结构为:隔离墙及漏极上分别设置有接触孔,且两者的接触孔通过金属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NMOS器件制作方法,所述NMOS用作ESD保护器件,包含有漏极,且位于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含于P型衬底内;包括步骤:在所述P型衬底内,制作环绕所述有源区的N型隔离墙。
可选的,制作的N型隔离墙的俯视图为矩形或正方形,且隔离墙俯视图的各边分别与有源区俯视图的各边平行
可选的,该NMOS器件制作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隔离墙连接至该NMOS漏极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连接,具体包括:在所述隔离墙及漏极上分别制作接触孔;及用金属线将隔离墙上的接触孔连接至漏极上的接触孔。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有源区与P型衬底间设置有N型隔离墙,防止有源区内NMOS器件的漏极与P型衬底间有电流形成,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很可能形成所述电流导致NMOS 10失效的问题,提高了NMOS 10作为ESD保护器件的有效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可以将该NMOS的漏极与N型隔离墙连接起来,则当NMOS作为ESD保护器件其漏极受到大电流冲击时,大电流能够分散至N型隔离墙,由于该N型隔离墙围绕该NMOS所在的整个有源区,因此能够提高构成该NMOS的各个子NMOS上电流的均匀性,降低工艺偏差导致的各个子NMOS流动的电流不均匀而容易使得各个子NMOS的栅极容易在有源区边缘处发生断裂,即NMOS能够承受的最高电压值要低于设计时的预期值而提前失效的可能性,提高了该NMOS作为ESD保护器件保护需要进行电压/电流保护的电路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作为ESD保护器件的NMOS部分版图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NMOS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NMOS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4A~4E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作的NMOS的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演色性发光二极管的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