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肝细胞核因子4α治疗慢性肝病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7308.0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0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谢渭芬;林勇;岳海燕;尹川;陈岳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K48/00;A61P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迅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肝细胞 因子 治疗 慢性 肝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医学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利用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诱导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方法和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将HNF4α基因和蛋白导入人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脏组织和细胞的方法以及提高这些组织和细胞内HNF4α表达的手段。
背景技术
慢性肝病、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治疗难度大,临床预后差,占用了巨大的医疗资源,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国是肝病重灾国,目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2亿,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3800万,其中12%-20%慢性肝炎患者5年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内过多沉积为特征。目前认为,肝纤维化为一动态过程,属可逆性病变,肝硬化则是不可逆转的。因此,阻断、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往认为,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激活并向肌成纤维样细胞(myofibroblasts,MFs)转化,抑制HSC激活、增殖与迁移、诱导凋亡是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策略。近年来研究发现,在静息状态下,HSC可能是一种上皮细胞,对肝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以及肝细胞功能维持均起重要作用。此外也有研究显示,肝实质细胞如肝细胞以及胆管上皮细胞均可能转化为MFs,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因此,抑制HSC活化和增殖可能不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最好策略,迫切需要针对肝纤维化发病的新机制重新确立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主要是指上皮细胞在细胞形态、细胞结构、细胞功能以及细胞粘附、迁移能力等方面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的过程。目前,EMT在肝脏、肾脏、肺脏等器官纤维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证实。一系列研究也表明,肝细胞、HSC、胆管上皮细胞也通过EMT转化为MFs,参与肝纤维化进程。这些研究重新认识了肝脏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作用,是肝纤维化机制与治疗领域新的突破。
尽管EMT在器官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但以EMT作为治疗靶点抑制肝纤维化仍少有报道。最近,国外有研究将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经腹腔注射至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的小鼠体内,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得到改善;体外也证实BMP-7可拮抗TGF-β1诱导肝细胞EMT。但迄今为止,筛选与肝纤维化EMT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并通过调控这些转录因子活性以抑制EMT进程同时增强肝细胞功能,进而治疗慢性肝病仍未有明确报道。
另外,虽然目前已经知晓在肝纤维化进程中存在某些基因的差异表达,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能否通过调控转录因子表达来逆转肝纤维化,更不清楚应该通过调控何种转录因子来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综上,本领域尚缺乏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有效手段,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的特定转录因子及其调控基因,以便将其作为特异性调控的靶标,进而有效地预防和/或治疗肝纤维化等肝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肝纤维化等慢性肝病密切相关的特定的基因一HNF4α基因及其编码产物HNF4α蛋白,以及HNF4α基因/蛋白在预防和/或治疗肝纤维化等慢性肝病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HNF4α基因/蛋白逆转肝纤维化进程从而治疗肝纤维化等肝病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基因和/或蛋白的用途,它们被(i)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肝纤维化的制剂或组合物;(ii)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制剂或组合物;(iii)用于降低肝脏中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制剂或组合物;(iv)用于制备提高肝脏组织或细胞中上皮表型标志物或肝细胞增殖标志物的表达量的制剂或组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上皮表型标志物包括E-钙粘蛋白(E-cadherin)。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肝细胞增殖标志物包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组合物是药物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7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胃泌素在抑制胃肠肿瘤细胞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抗抑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