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从山莓叶中分离出的新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4163.9 | 申请日: | 200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8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曹庸;陈雪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庸 |
主分类号: | C07C49/513 | 分类号: | C07C49/513;C07C35/44;C07C45/78;C07C29/74;A61K31/122;A61K31/047;A61P35/00;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2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山莓叶中 分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莓叶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组三个新化合物、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术
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f)属蔷薇科悬钩子属中一种落叶灌木。多生长于向阳山坡、溪边、山谷、荒地和灌丛中,海拔300m~1500m。除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外,全国均有分布。福建全省各地均有山莓分布,野生资源蕴藏量相当大。我国利用山莓的历史悠久,在古书《本草拾遗》、《本草纲目》、《名医别录》、《食疗本草》中就有山莓药用价值的详细记载,其药用已有上千年历史。山莓果、根及叶均可入药。地上部分(叶、幼果和茎)所含的香豆素化合物,如东茛菪内酯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祛痰和平喘的作用。在湘西、鄂西北山莓作为常用的苗族药,用于医治常见的多发病,如腹泻、目赤、酒精中毒等,疗效确切。
目前有关山莓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陈炳华利用其聚合果,用于食品加工;利用其鞣质作为化工原料,近年来又关山莓的化学成分研究不断增多,陈炳华等首次从山莓茎叶中分离到了一种香豆素,经理化试验和多种波谱分析鉴定为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即东莨菪内酯(Scopletin);同时报道山莓全株含鞣质、黄酮类化合物,地上部分(叶、茎、幼果)含香豆素化合物,根中含酚性成分和皂甙。张敏测得山莓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18mg/g。张琰等报道了莓果实的营养成分为保礼等人从山莓叶中提取出得到茶多酚,含量达5.15%。毕金峰等报道山莓果实中含有大量的鞣化酸。陈雪香等报道山莓叶醇提物中的成分主要含有有机酸、糖类、黄酮及其甙类、鞣质、酚类、强心甙、香豆素、甾体、萜类。张敏等对山莓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2个贝壳杉烷二萜新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从山莓中分离出的三个新化合物,由山莓叶粗提取经过 反复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和结晶的方法所得,活性实验证明该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组三个新化合物是从山莓叶的粗提物中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和结晶的方法所得,化学名称分别为:化合物1:对映-9β,16α,17三羟基-贝壳杉-2酮(ent-9β,16α,17-trihydroxy-kaur-2-one),化合物2:对映-16α,17,19三羟基-贝壳杉-2酮(ent-16α,17,19-trihydroxyl-kaur-2-one),化合物3:对映-2β,3α,16α,17-四羟基-贝壳杉醇(t-2β,3α,16α,17-tetrahydroxyl-kauranol),经波谱解析和化学方法确定了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的结构,分别为:
化合物1
化合物2
化合物3
上述三个化合物由包括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所得:
(1)称取粉碎的山莓叶,加入10倍体积80%的乙醇,搅匀,先超声提取30min,然后于室温下浸提48h,过滤,滤渣再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浓缩冷冻干备用;
(2)将浸膏液用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反复多次萃取,将萃取液分别浓缩,冷冻干燥,分别得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
(3)将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正己烷与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与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经TLC检测,显色,合并相同组份,浓缩冻干;
(4)将柱层析I中的一个组份进行第二次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用氯仿和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经TLC检测合并相同组份,浓缩冻干;
(5)将柱层析II中的一个组份再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用氯仿和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液经TLC检测,合并相同组份,浓缩至小体积,分别进行重结晶,分别得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
步骤(3)中,进行梯度洗涤时,正己烷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依次为:100∶0,50∶50,乙酸乙酯与甲醇的体积比依次为100∶0,80∶1,40∶1,10∶1,5∶1,1∶1,0∶1。
步骤(4)中,进行梯度洗脱时,氯仿和甲醇的体积比依次为100∶0,80∶1,40∶1,10∶1,5∶1,1∶1,0∶1。
步骤(5)中,进行梯度洗脱时,氯仿和甲醇的体积比依次为40∶1,20∶1,10∶1,5∶1,1∶1,0∶1。
活性实验证明该三个新化合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庸,未经曹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41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层式排水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 下一篇:智能式室内气体甲醛浓度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