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味红薯薯泥及其加工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43530.3 申请日: 2009-05-27
公开(公告)号: CN101564136A 公开(公告)日: 2009-10-28
发明(设计)人: 李宗军;罗教孟;李罗明;王远亮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2165 分类号: A23L1/2165;A23L1/30;A23L1/03
代理公司: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赵 洪;杨 斌
地址: 410128湖南省长沙***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风味 红薯 及其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薯类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薯薯泥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脱氢表雄甾酮、粘液蛋白等功能因子,俗称“土人参”,经常食用可对某些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甚至还可能预防癌症的发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红薯低糖、低热、低脂肪的营养学特性以及高居食物榜首的抗癌保健作用逐渐被消费者认知,红薯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红薯因其营养丰富及功能性因子而被作为生产营养保健食品的原辅料。国际上发达国家对红薯的开发品种已达2000多种,我国红薯产品的开发尚不足50种,且多数是附加产品。我国的红薯食品主要有:粉条、粉皮类;蜜饯类;小食品类;糕点类;糖果类;饮料类;蔬菜类等。这些产品的加工对原料的营养素破坏严重,利用率低,造成了环境污染。

利用现代分离工程提取红薯功能因子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红薯发酵产品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这类项目的投入大,产品也难成为主食,限制了市场消费。如何努力提高红薯的附加值和红薯产品的竞争力,如何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红薯全价产品及红薯的深加工工艺,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前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味独特、种类齐全、营养全面、附加值高、食用方便、易贮藏的风味红薯薯泥,还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产品种类丰富且资源利用率高的风味红薯薯泥的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味红薯薯泥,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味红薯薯泥主要由质量比为(1~6)∶1的薯泥和改性淀粉加工而成,在所述的风味红薯薯泥中还添加有焦磷酸盐和发酵米醋,所述焦磷酸盐的添加量为所述薯泥和改性淀粉总质量的0.1%~0.5%,所述发酵米醋的添加量为所述薯泥和改性淀粉总质量的0.04%~0.3%;所述薯泥为紫薯、白薯、红心红薯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薯泥。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风味红薯薯泥中还可添加有人体所需的微量金属元素、维生素或者肉类风味物质。所述微量金属元素为钙、镁、钾、硒、锌、铁中的一种或多种。钙是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其是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钙与镁、钾、钠等离子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才能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而钙离子是血液保持一定凝固性的必要因子之一,也是体内许多重要酶的激活剂。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铁还是体内参与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酶和电子传递体的组成部分,如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都含有铁。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可促进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也是性器官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此外还能改善味觉,增进食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而镁也能参与牙和骨骼的组成,能够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的健康,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都需要镁参与。钾能保持体内正常水分,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心肌、神经和肌肉的健康。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因为科学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硒还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糖尿病、白内障、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人体对上述微量金属元素的吸收率都不高,因此可以在本发明的风味红薯薯泥中进行添加。所述维生素是烟酰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肉类风味物质是指猪肉风味物质、牛肉风味物质、鸡肉风味物质或者鱼肉风味物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味红薯薯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是以紫薯、白薯、红心红薯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红薯原料,依次包括的加工步骤有清洗、去皮、蒸煮、粗磨、配料、精磨、熬制、包装、预冷和速冻。

上述的加工方法中,当以多种红薯作为红薯原料时,不同红薯之间可以任意比混合。

上述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的“蒸煮”可以是在常压下蒸煮40~60min,或者在0.1~0.2Mpa的压力下蒸煮15~30min。

上述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的“粗磨”可以是在机械搅拌装置或机械捣碎机中进行,直至磨碎成具有粘弹性的薯泥,粗磨所需的时间一般为10~30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3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