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味红薯薯泥及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3530.3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4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军;罗教孟;李罗明;王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165 | 分类号: | A23L1/2165;A23L1/30;A23L1/03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 洪;杨 斌 |
地址: | 410128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味 红薯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风味红薯薯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是以紫薯、白薯、红心红薯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红薯原料,依次包括的加工步骤有清洗、去皮、蒸煮、粗磨、配料、精磨、熬制、包装、预冷和速冻;
所述的蒸煮步骤是指在常压下蒸煮40~60min或者在0.1~0.2Mpa的压力下蒸煮15~30min;
所述粗磨是在机械搅拌装置或机械捣碎机中进行,直至磨碎成具有粘弹性的薯泥;
所述配料是指向蒸煮后的物料中添加品质改良剂,所述品质改良剂包括改性淀粉、焦磷酸盐和发酵米醋,所述改性淀粉的添加量满足改性淀粉与粗磨后得到的薯泥的质量比为1∶(1~6),所述焦磷酸盐的添加量为所述改性淀粉和粗磨后得到的薯泥总质量的0.1%~0.5%,所述发酵米醋的添加量为所述改性淀粉和粗磨后得到的薯泥总质量的0.04%~0.3%;
所述精磨是在胶体磨中进行,精磨时循环磨制的次数不少于2次;
所述熬制是指在夹层锅中通过蒸汽将精磨后的物料加热至60℃~90℃,并在该温度下进行熬制,直至物料的含水量达到40%~55%,然后冷却至25℃~50℃;
所述包装时的温度为低于35℃的常温;
所述预冷是指将包装好的成品置于0℃~4℃温度下预冷,直至包装好的成品温度下降到10℃以下;
所述速冻是指:将预冷后的成品置于-30℃~-40℃的冷冻装置中,并在30min内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待所述成品中心温度降到-18℃以下,并在-18℃以下冻库中贮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蒸煮后的物料中添加所述的品质改良剂时,还向其中添加人体所需的微量金属元素、维生素或者肉类风味物质,所述微量金属元素为钙、镁、钾、硒、锌、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维生素是烟酰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肉类风味物质是指猪肉风味物质、牛肉风味物质、鸡肉风味物质或者鱼肉风味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35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治高血脂高血糖的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龋宠物食品